塵都乞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5章 攘外安內(十二),盛唐破曉,塵都乞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陽宮,觀風殿。
武后召集宰相重臣、皇族親貴,一道聽了權策的處置。
權策稟報完,武后頻頻點頭,卻又開口問道,“如此了局,諸卿意下如何?”
梁王武三思迅疾看了御座上的武后一眼,見她神色輕鬆,心中有數,立時上前道,“雖未能宣明罪過,先教後刑,但能讓突厥貴人得到應有懲治,已是不易,新安縣公有勇有謀,居功至偉”
“梁王殿下所言甚是,新安縣公力主撤罷金吾衛,剔除軍中害群之馬,又可紓解財政之困,一舉兩得,眼下又巧妙施刑,全藩屬貴人之體面,固大周天朝之恩威,令人拍案叫絕”緊跟著跑出來大唱讚歌的,是天官侍郎宗秦客,他一度入政事堂為相,卻因與河內王武懿宗關係曖昧,助他就任少府監令,而失了武三思之心,翻臉一腳,將他又踹了出來,現下武懿宗獲罪,令他惶惶不可終日,這段時間鉚足了勁逢迎拍馬,只盼著武三思回心轉意,將他重新納入門牆。
“大郎雖為突厥之婿,卻能分中外,一秉至公,以朝廷聲望為重,行事有禮有節,令人欣慰”太平公主開口了,滿口都是溢美之詞,不忘了為權策消弭潛在禍患。
“臣附議”宰相武攸宜、天官尚書武攸緒、夏官尚書劉幽求等人紛紛贊同。
遲疑未久,冬官尚書李尚隱也開口附和,以往他與太僕寺卿崔湜同是朝中上官婉兒一系的代表人物,局勢演變,崔湜漸漸攀上房州的高枝,遊離出上官婉兒掌控,他成了扛鼎之人,就更加小心謹慎,得了上官婉兒示意,才敢動作,心中卻是一鬆,這是個積極訊號,至少不用再與權策一系針尖對麥芒。
在座之人,卻也有人一直安穩跪坐,不肯表態。
武后將階下情景盡收眼底,嘴角翹起一個譏誚的弧度,宰相歐陽通等人,與權策素來走動親近,不好自吹自擂,宰相狄仁傑等人,向來圓滑處事,不願得罪武懿宗也是能夠理解的,但身居次席的皇嗣李旦,他一系的宰相豆盧欽望等人,還有廬陵王李顯方面的地官侍郎韋汛,太僕寺卿崔湜卻也是眼觀鼻鼻觀心,保持靜默。
武后緩緩吐出一口胸中濁氣,她不難猜出兩個兒子的心思,都想著籠絡武氏諸王,自然不願樹敵,哪怕武懿宗行將落魄,仍舊是他們眼中的肥肉,反倒沒有人想到將武懿宗逼迫至此的權策,豈不是更有價值?
念轉及此,武后心中一動,看向權策,他面無表情跪坐在太平公主身側,手中無意識拉著她的腰間環佩把玩,似是有些走神。
北都案,江南案,白檀木案,權策的身影在其中隱隱約約,將李顯、李旦兄弟二人打得丟盔棄甲,奪儲案,春闈案,武承嗣、武三思堂兄弟兩個也沒少栽在他的手中,除了一開始李隆基不識天高地厚,試圖欺壓招攬於他,四大天王對他無不警惕,再沒有人流露出招攬之意。
“唔,既是眾卿推許,朕自當有賞”武后的神色越發柔和,招招手,“權策,你且上前來,有何所求,說來給朕聽聽”
權策猛地回神,邁步到御座旁,躬身道,“陛下,臣聽聞韋侍郎執掌太府,法度森嚴,諸邪莫入,然而臣奉旨籌措軍資,有意以朝廷名義,壯大邊、海貿易,正憂慮當如何行事方才妥當,還望陛下下旨,請韋侍郎通融一二”
“哈哈哈,朕的新安縣公都如此說,看來令韋卿執掌太府,正得其人”武后大笑,拉住權策的手,令他挨著自己坐下,笑眯眯地道,“你要的旨意,朕不給你”
權策面色微苦,底下的重臣公卿,卻不信武后會如此對待功臣,在賞功罰過方面,武后的原則堅持有口皆碑,從來都無可指摘,紛紛瞪大了眼睛,靜待下文。
武后也沒讓他們失望,轉過身面對眾人,“此兒效力朝廷既久,多從戎行,而少有安定,當此新婚燕爾,又將去國,朕所不忍,免其左領軍衛大將軍之職,任為鸞臺侍郎,參贊軍國重事,仍舊過問左右領軍衛重訓及虞山、焰火二軍合訓之事”
如此任命下來,權策事權一樣沒少,腳跨文武,還多了鸞臺侍郎名分,半隻腳踏入了政事堂。
“母皇英明仁愛,澤被天下”皇嗣李旦對錦上添花是熱衷的,帶頭稱頌。
“陛下聖明”群臣眾口一詞,也沒多少驚詫,以權策的聲望能量,即便現下便戴上宰相的帽子,也並不難以接受。
武后擺擺手,對著權策面露戲謔,“如何?朕升了你官職,可有把握折服韋侍郎?”
權策正經八百地思慮了下,抿了抿嘴,試探著道,“陛下,朝廷輕徭薄賦,藏富於民,臣敢請陛下准許朝中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