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都乞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64章 瓜熟蒂落(一),盛唐破曉,塵都乞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神功元年的暮春時節,如果有人檢視了大周的輿圖,就會發現一個心驚肉跳的事實。

天下劃分,貞觀十道,安東、安西兩大都護府,大部分都已染上了顏色。

安東大都護權瀧,河北道幷州大都督來衝,河東道蒲州刺史喬知之,淮南道觀察使杜審言,江南道揚州刺史盧炯,劍南道益州刺史鮮于士簡,加上才去嶺南道就任觀察使的唐休璟。

除了安西都護府、隴右道兩處,以及拱手送與安樂郡主李裹兒的山南道,便只有關內道和河南道兩處京畿之地,權策黨羽未曾深入染指。

但關內道重鎮,西都長安,自留守魏元忠、長史劉幽求,至司馬王之鹹,幾乎已是清一色的格局,河南道重鎮,神都洛陽,才就任的府尹蕭至忠、司馬崔澄,也都是權策一系人馬。

權策披著忠心耿耿的外衣,總以委屈忍讓、顧全大局形象示人,卻在不動聲色之間,將權勢爪牙鋪滿天下。

中樞之中,朝官起伏跌宕,各方勢力犬牙互動,權策與太平公主、定王武攸暨完成合流,在政事堂和尚書省臺閣部寺之中,高層大員佔據優勢,尤其是法司,三法司主官,都是權策的心腹要人,但在宮中,卻是二張兄弟勢大,在中層緋袍官中,上官婉兒援引提拔的朝官,多如繁星。

相比之下,本應當站在舞臺中央的東宮李顯、相王李旦和梁王武三思等皇族嫡支,卻是處於下風,尤其是東宮,太子妃韋氏這棵大樹一倒,難免又會上演一場猢猻散。

這也是必然,他們都是有資格問鼎天下的,受到的關注最為強烈,彼此之間又有防備戒心,幾乎每一場朝政風雷,他們都會被捲入,而又難以取勝,龍椅之上的武后,也容不得他們勢大。

諸多因由下來,這些親近、尊貴都是第一等的貴人們,反倒淪為弱勢。

轟轟烈烈的圍獵權策行動,以狼狽落敗告終,梁王府和東宮,汙名遠揚,一方丟掉了首輔相位,一方失去了實際上的領袖,損失慘重,連線紐帶韋氏暴斃喪命,雙方失去合作基礎,種下了刺,面對愈發猙獰莫測的前路,只能各自踽踽獨行。

相反的,作為獵物,權策隱忍妥協,結果卻是裡子面子都佔了個齊全,重情義、守大節的名聲大噪一時,有口皆碑,武崇敏如願拿下吐蕃貴女沒廬氏協爾,依著政事堂論資排輩的傳統,武三思去位,他的屁股,還應當向前挪一挪,列位首輔。

朝野士民,都在猜想權策會以何許事由,或何等功勳正位,眾說紛紜,呼聲最高的,莫過於緊鑼密鼓籌辦的錢莊,不少人以為,這項政績落地之日,便是權策登臨首輔寶座之時。

恰逢春闈前夜,參與貢試的諸生舉子,正是躁動的時候,紛紛寫文作詩,投書干謁新安縣公府,一時間,權策府上,斕衫亂飛,字紙狂舞。

城北官道上,一架馬車轆轆前行,四下裡扈從如雲,儀仗煊赫,只是朱輪華轂,都掩在一片素白之下。

宮中例不治喪,太子妃韋氏又有罪在身,身亡後,武后追廢其太子妃封號,不入皇家陵寢,令京兆韋氏迎回靈柩,停厝於白馬寺,設下靈堂,以外命婦國夫人名義安葬,墳塋地在神都城北虞山。

前往弔唁拜祭之人,絡繹於道。

馬車中,眾望所歸的首輔宰相權策,並沒有人前的優雅從容,橫臥在馬車上,將頭枕在太平公主腿上,心境低沉,簾帷外,有亮光透入,惹他不悅,索性側過身,將臉埋在太平公主小腹前。

太平公主抿嘴淺笑,伸出雙手,輕輕將他頭頂的金冠除下,在他頭臉上,柔柔摩挲,眼中只有這個孩子氣的情郎,芳心化水。

她見過雄姿英發的權策,見過揮手間風雲起的權策,也見過忍辱負重的權策,似眼前這般,軟弱消沉,還是頭一遭。

雖心疼他此時不好受,但又格外享受他的依戀和毫無保留,感受著他起伏的喘息,兩人彷彿已成一體。

“大郎,你不殺她,日後她便會殺我,你要她,還是要我?”太平公主垂下頭,在權策耳邊輕聲細語。

權策微微一震,直起身來,扭了扭脖子,斜著眼挑剔道,“太平,你腿上不舒服,日後要在車中備個絲玉枕,也好養養神”

太平公主聞言,登時氣結,翻了個白眼兒,捏著腔調道,“當然呢,奴奴蒲柳之姿,怎能入得宰相官人法眼,您可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呢”

權策失笑,拉過她的手,十指相扣,撐在下巴上,幽幽道,“強扭的瓜,不甜,此時晉位,是在陛下心上扎刺,何苦來哉?”

太平公主撇了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極品吳掌櫃

陶人張

鐵血鑄新明

故土難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