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閒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 福王的機會,燧靈記,半山閒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高妙儀展顏一笑,“人人都以為安家中了圈套,我爹都做好了準備,安家的糧草若是不夠用,要隨時準備接濟他們,哪知你大伯心中早有成算。”
“他打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所到之處,先派人奪取逃跑土豪們的糧倉,把糧食全都收攏在一起,供給大軍糧草之外,還供給尋常的霍迪國百姓,不,如今也算是申國百姓了。”
高妙儀伸出左手的一根手指頭,特意強調道:“佔領區的申國百姓想要拿到糧食,只有一個條件,就是必須聽從新衙門的號令去開墾荒地。準確的說,是要想拿到每十日供給的口糧,他們人要麼去參軍打仗,要麼去開墾荒地種糧食。”
“安國公也不怕那些去參軍的人會反叛,因為參軍的人跟去開墾荒地的人一樣,除了能夠拿到一份口糧之外,還能分到一畝地主家的田地。”
“天底下哪有這等好事呀?吃著安家軍分發的口糧,去開墾自己的地,種自家的糧食,讓自己以後也有機會吃飽肚皮。”
“這還不算,安家軍中的兵將,但凡有父母家人親戚朋友,想要到霍迪國去開墾荒地,擁有自己田地的人,全部都可以到安家軍佔領的地方去登記造冊,領取口糧開荒種地。一年之內還提供房屋給他們居住。”
“你知道嗎,這些政令像風一樣的傳到了申國,數九寒冬啊,通往霍迪國的道路,每一條都被申國人擠得水洩不通。想要擁有自己土地的人,攜家帶口日夜兼程趕去霍迪國,就為了一份口糧和一份自己的田地。”
“門中專門派人去看過了,大多數都是申國的佃農,其中不乏聞風而動的商人。門中也派人去了,改朝換代這等機會轉瞬即逝,連我們也不能猶疑不決錯失了商機。”
“更厲害的是,安國公還把四歲以上,十二歲以下的孩童和少年人,全都集中到學堂去讀書,同時教習申國朝廷的規矩。讓他們可以參加科舉。”
“為此,安國公招攬天下讀書人,每月考試一次,凡考試合格者,都能去學堂任教做先生。做了學堂的先生,不但能有俸祿,還能有房子居住。”
“你知道嗎?這個政令一出,剛開始的時候,還有人半信半疑,直到真有人拿到了兩進的房子,和每月二兩的銀錢,天下貧寒的讀書人都瘋了。”
“飛來峰下萬方樓中的抄書人,趕去霍迪國考試任教的人不在少數。他們都說正是掌門出身安家,安家才會出此政令,給不願為官的讀書人,多一條活路。”
“最厲害的是,凡是去學堂讀書的孩童和少年人,一年之內,不用幹活都能有一份口糧,一年之後,到他們十二歲從學堂出去,每天都能有一餐免費的午膳。”
高妙儀低聲驚歎道:“單單是為了這個,那些剛剛成為申國人的霍迪國人,都要跟那些企圖跟安家軍作戰,想要收復五十四座城池的霍迪國人拼命!”
“一千里的青瀾江防線算什麼?為了能保有安國公給他們的這許多好處,誰要來與安國公為敵,他們就要跟誰拼命。更多的霍迪國百姓都渴望能被安家軍佔領,他們也能改天換地,擁有土地之外,還能給子孫後代謀一條通天大道。”
“誰也沒想到,安國公會如此公而忘私體恤百姓,能如此輕易地收服了霍迪國的蠻子,讓霍迪國的蠻子真心擁護他。”
“反倒是英王的中路軍,連同護國公府和慶國公府兩府出征的東路軍,剛開始沒能反應過來,走的還是尋常的武力鎮壓的路子,都吃了大虧。”
“你是知道的,霍迪國民風彪悍,男女都能殺敵,被申國軍隊佔領城池之後,一旦吃不飽飯,自然要奮起反抗。”
“裡應外合開啟城門,幫助霍迪國軍隊奪回城池的不在少數,那兩路人馬在跟霍迪國軍隊反覆的拉鋸戰中,都死了不少人。”
“也是他們咎由自取,英王從你大堂哥手中拿走十座城池的時候,城中新的政令正是後來安國公推行的這一套。是英王廢除了這些政令,不願意規行矩步養活人,逼反了霍迪國的蠻子。”
“如今再要重新推行政令,霍迪國的蠻子已經無人肯信他。此消彼長之下,更是彰顯安國公愛民如子,百姓都快把安國公捧上神壇了。”
“我爹說了,霍迪國沃野千里,奈何氣候寒冷,霍迪國朝廷向來不重視農耕,這才讓霍迪國經常鬧饑荒,時不時侵擾衛國和申國的邊境。”
“安國公用開墾荒地,吸引申國人去霍迪國,帶去農耕的手段,最快兩三年,最慢十來年,霍迪國就會有大變化。此乃造福百姓的好事,若是申國朝廷阻撓安國公造福百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