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令夕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3部分,重生之高中時代,朝令夕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的夫人周美青一起分析著剛才肖楚所說的每一句話。
說起馬英九的夫人周美青,她1952年11月30日出生於香港,祖籍南京,曾就讀於臺北市私立再興中學和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紐約大學法律碩士畢業。
對於馬英九和周美青的結合,真可謂千里姻緣一線牽,周美青其實是馬英九妹妹的同學,在高中的時候曾經見過一面。當時馬英九的妹妹馬莉君帶著周美青到家中包水餃,這是周美青第一次和馬英九碰面,不過兩個人並沒有說上話,後來兩人有緣在紐約大學當同學,從真正的相識,相戀,到相知,兩人展開了一段海外戀情。
1977年結婚之後,馬英九在哈佛攻讀博士學位,都是周美青打工賺錢填補家用和學費。那個時候在有個中國餐館叫做故鄉,她去那裡做帶位的工作,另外也在圖書館兼差,同時也在哈佛法學院做研究助理,同時三個工作幫助馬英九完成了學業。
馬英九之前也曾經有過兩位女朋友,不過都在大學的時候就結束戀情,和周美青相戀之後,同甘共苦結婚30年,有一句話說只羨鴛鴦不羨仙,他們倆是最好的註解。
這個連一副耳環都不帶的女人被臺灣媒體人戲稱為“可怕的女人”,她甚至獲得了臺灣綠營群眾的支援。短髮,素面,黑色便裝,牛仔褲,年輕時的圓臉變得瘦削,更顯幹練。
如今馬英九競爭臺灣地區領導人,周美青更是一改往日冷漠寡言的低調作派,以親民形象出現,為其先生馬英九掃街拜票,兩天下來肌腱發炎,腰傷復發。
這個56歲的女人從南到北穿行臺灣的鬧市,與每個迎面的選民握手,九十度鞠躬,遇到席地而座的老婦則蹲下握手鞠躬,保持平視,誠懇的表現使一些官話聽起來也順耳許多。
自從競選開始之後,夫妻二人更是兵分兩路拉票,平時極少參與政事,對媒體謹言慎行的周美青應對自如:“我天天在家都獨當一面。”
周美青所到之處有人加油,有人罵“丟臺灣人的臉”,有人要她在衣服上簽名,有人舉牌“小偷”。她紋絲不動,只是說:“每個人都可以表達他不同的意見和不同的立場。謠言止於智者,我對臺灣人民的智慧有百分之兩百的把握。”
臺灣《中國時報》曾有文章指出,儘管臺灣選戰早在民。進。黨初選確定之後就起跑,然而對馬英九來說,真正的選戰直到元月二日才開始。那一天,周美青穿上“二號馬英九”的背心,走入激戰區臺中豐原的市集人群,握起阿公阿**手說“拜託”,馬英九才穩定地走上勝利之路。
文章表示,這場大選的最佳女主角,其實不是讓馬英九陷入苦戰的蔡英文,而是馬英九的最佳推手周美青。因此,與其說國民黨在選戰中的“反扁牌”奏效,不如說周美青投入選戰,樸素形象擴大了馬、扁的印象差距,候選人的對決揉進周美青的光環,人們忘了參選的是馬英九和蔡英文,大家認同的是一個抱著老人微笑、為孩子歌唱的周美青。
可以說周美青對於馬英九不單單是一個賢內助,更是一個事業上的好幫手,一個時時刻刻都躲在他的身後,默默的付出支援的好女人。
馬英九就曾經動情的評價過周美青,說:“我太太是一位有專業學養的職業女性,和大部分職業女性一樣,每天大清早就要開車送孩子上學,下班回家還要督導孩子功課。因此,除非她願意,我從不要求她參加我公務上的應酬,我覺得這是夫妻間應有的彼此尊重。”
自馬英九從政以來,周美青幾乎不介入他的任何公務,不進他的辦公室,直到1998年他參選臺北市長才第一次公開露面。她以職業女強人的形象過自己的正常生活,塑造了“低調”的公眾印象。兩次市長選舉,她都只在最後一週以親民、爽利的作風輔選,選後繼續退避,與政治劃清界限。
她對外強調自己不願做“花瓶”,她不認為身為政治人物的妻子,就得像附屬品一樣跟著丈夫到處拜訪或參加社交活動。
馬英九參選臺北市長時,周美青曾說,她是以她認為最有幫助的做法去支援馬英九,而且“大家是選市長,而不是選市長的太太”。
臺灣公眾稱她為“媒體絕緣體”,“不沾鍋”,記者只能在她出門等公交的間隙圍追堵截,卻也只換來若干句“謝謝”、“辛苦了”。然後她面帶微笑,不急不避,坐上606路公車自去上班,或者問問跟她一起上車的記者有沒有吃早飯。
即使如此,競選政治的明槍暗箭也不可避免。2007年底,臺灣《蘋果日報》報道國民黨立委蔡正元介入“三立電視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