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章 分身乏術,我在古代發財了,許多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從姜榆回到縣城後,有一件事一直困惑著她,那就是對面的鐵匠鋪子重新開業了,乾的依然是打鐵的營生,姜榆就納悶了,既然這新來的東家還要幹這一行,那之前為啥要低價處理那些農具呢?這不是傻嗎? 所以她就問一直坐在門口的姜梧,“阿梧,你有沒有見過對面鐵匠鋪子的新東家?他是個啥樣的人?” 姜梧搖頭,“不知道是哪個,不過我猜應該是那個姓陳的,吶,就是那個大鬍子,我看著其餘兩個人對他挺恭敬的。” 鐵匠鋪重新開業后里面的裝潢擺設做了些變動,原來的打鐵爐具是用圍欄擋著的,現在圍欄撤了,三個漢子都在圍著火爐敲敲打打的忙活。 姜榆也留意了這三個人,都挺正常的呀,那個少了半個耳朵的她打過交道,沒問題,其餘兩人一箇中等身材,長相溫和,年齡應該和少了半個耳朵的差不多,另一個很高,不過滿臉的鬍鬚,她看不容貌,沒法估摸年齡。 “姐,你想啥呢?”姜梧問道 “沒啥,就是不明白,他們為啥把農具賣給咱這麼便宜。” “這有啥好想的,或許是因為咱是他鄰居,又或者那些東西黃掌櫃走的時候,就按這些錢賣給他們的,咱花最少的錢買到東西,是咱佔了便宜,你有啥好糾結的。” 姜榆覺得有道理........ “哎!阿梧,那你這幾天老是盯著人家鋪子幹啥 ?” 姜梧示意她姐看對面,“吶!我在看他們打鐵。” 姜榆瞭然,問道,“你想學。” 姜梧點點頭,又搖搖頭,“我這個年齡學啥都晚了。” 確實,姜梧這都到了說親的年紀,沒有啥工匠會收他做徒弟的。 姜榆安慰道,“沒事,你跟著姐好好做生意,也能養家。” 姜梧“嗯”了一聲,就繼續盯著對面了,這是不想繼續聊天的意思。 好吧,不聊就不聊,她去找成衣鋪子的掌櫃娘子阿雲聊去,順便給兩個堂嫂扯快布,兩個堂嫂在家幫著挑高粱種子,她說的給工錢,郭氏勸說給工錢還要讓來讓去的,就給姜榆出主意,讓她給兩個嫂子都扯塊布,讓她們自己做春衫去。 姜榆覺得這樣甚好。 成衣鋪子的生意也好了起來,姜榆進去後看到兩口子正在忙,就給阿若使了個眼色,找地方坐下等著她忙完。 這夫妻倆都是做生意的料,特別是阿雲,那嘴巴甜的,把一個快三十的婦人誇成了一朵花,硬是忽悠著她買了一件與自己膚色不搭的衣裙,樂顛顛的走了。 打發走了客人,阿若這才有時間招待姜榆。 姜榆根據兩個堂嫂的膚色,給她們挑了布匹,又扯了會閒篇,這才回鋪子裡去。 三月初四這天,私塾的學生因要參加一年一度的童生試,大暑放了幾天假,姜榆留了他一天,就特批姜梧帶著他回了牛頭村。 這可把大暑給高興壞了。 姜榆每天都盯著路口的方向望眼欲穿,就盼著姜種快點到。 她的姜種終於在三月初六這天送達。 每一麻袋姜榆都仔細的檢查過,質量很好,都是肥嘟嘟的那種,算的上是上等姜種。 姜榆的一顆心也放回了肚子,付了剩下的三十二兩銀子,又給送姜種的兩個商行夥計,一人下了一大碗酸湯水餃。 商行的夥計走南闖北,對外滿的情況瞭解的清楚,姜榆順便就跟他們打聽了一下各地風土人情。 忙完店裡的午飯,姜榆大手一揮,宣佈榆記準備新吃食期間,暫停營業。 在門口貼了告示後就帶著兒子兒媳,租了輛牛車拉著姜種回家去了。 這也讓第二天特來榆記吃飯的顧秀才吃了個閉門羹。 姜種運回家後就趕快把姜種都搬到了屋裡,姜榆已經讓家裡人把李斯那屋的東西全部都扔了,騰出來個空房間。 姜種需要在通風處晾曬一兩天,然後再灑上草木灰,進行殺菌。 後院的的肥料也不能直接用,都要暴曬後拌勻,用篩子篩一遍,然後要用的土也是同樣的步驟,最後把篩好的糞肥和土摻在一起,也灑上一些草木灰備用。 篩出的大顆粒就直接拉去了地裡,這樣一點也不浪費。 姜家人每天都來姜榆這邊,大堂哥做好的那些穴盤也都運來了姜榆家。 姜榆又讓大年和姜老漢去鎮上買了一些草簾,準備晚上或者降溫後給姜苗取暖。 人多幹活也快,一天的時間姜種就種到了穴盤裡。 接下來就是注意溫度和溼度的變化,小心照料就行了。 這裡沒有溫度計,全靠經驗,所以姜老漢和郭氏就住在了姜榆家,大堂哥和二堂哥每天也是天不亮就來,晚上月亮出來才走。 姜榆也很忐忑,她這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次。 上天眷顧,姜苗終於在所有人的期盼中破土而出。 為此兩個堂嫂還做了一頓好吃的慶祝了一下,也就是炒菜多放了些肉,蒸餑餑的時候多放了些白麵。 …… 姜榆在家每天忙的腳打後腦勺,只恨自己不會分身術。 兩個堂哥家的地也不少,現在到了拔草的季節,不然地裡的養分都讓雜草給吸收完了,影響收成。 她這邊地裡要除草,還要顧著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