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式衝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二章 賭局,我主明疆,野豬式衝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陽和城始建於洪武二十六年,城牆高近十二米,周長九里,面積約為大同城規模的一半,是大明阻擋韃賊南犯的突前邊城。城內常駐守軍近七千人,大同另一名參將張德常年留守於此,方善、許貴也偶爾前來值守。

後來的隆慶年間,宣大總督府從宣府遷至陽和城,而宣大總督是宣府、大同、太原三鎮的最高軍政長官,於是,彼時這裡成了轄制三鎮的權力運作中樞。

陽和城三面環山,北有云門山,西有采涼山,南有六稜山,風景宜人,城內寺廟宮觀林立,商賈雲集,和平時期熱鬧非凡。

城南的凌雲閣是陽和城最負盛名的奢華酒樓,距南城牆只有數丈遠,樓高三層,頂樓超出城牆兩丈多高,坐在這裡一邊飲酒作樂,一邊眺望城外山水和商旅過往、兵馬調動,當真有種俯視人間的超然感受。

能在凌雲閣用膳、住宿的自然不是尋常人,外來的行商喜歡聚在這裡交流北境見聞,這讓行商這個特殊的外來群體彼此之間建立了某種緊密的聯絡,一有好訊息,大家便聞風而動,各找各的商機;一有壞訊息,大家便結伴南歸,及早逃離險地。

已是未初時分,早過了飯點,三樓上的客人卻久久不願散去,通間內坐滿了十幾桌食客,桌上的菜餚沒怎麼見少,眾人的胃口似乎很差,或悶坐,或捧杯淺飲,神情略顯緊張。

除了寬敞的通間之外,三樓上還設有數處單間,以疏簾與通間隔開,此刻,道道疏簾內都晃動著人影。

“瓦剌人就要······打過來了。”

說話的是一個禿頂的中年漢子,突然談起壞訊息,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

“只是傳言,難道真有······其事?”一名衣著不俗的年輕人怯怯的道。

“千真萬確!據說,領兵者正是瓦剌太師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

“啊,是這個悍人!”

南側臨窗的那間單室裡,坐著一男一女,不是別人,卻是卓軒逃難途中遇見過的秦夫人與季方!

聽見外面的嘀咕聲,秦夫人皺皺眉頭,“季先生,這些人能得知如此詳盡的軍情,顯而易見,他們肯定在與瓦剌人暗中做買賣!”

季方嘆口氣,“別理他們,如今敢與瓦剌人做買賣的,可不是尋常人,惹了他們,會很麻煩。”

以往大明與瓦剌之間的貿易,官方準允的只有兩樣,即朝貢貿易和邊境“互市”,朝貢貿易的地點位於京城會同館內的“烏蠻市”,而邊境互市地點位於大同縣境,就是俗稱的“馬市”。

朝貢貿易和互市帶有鮮明的官方色彩,民間人士難以涉足其間,尋常百姓想與瓦剌人做買賣,最多是向路過的瓦剌人兜售點涼茶、“茶葉蛋”什麼的,若想拿鹽鐵、絲綢、棉花等戰略物資與韃子交易,那可是要人頭落地的。

如今景泰帝做得更絕,禁止大明與瓦剌人來往,不放一名瓦剌人入境,所以,雙方的貿易事實上處於中斷狀態。

可再嚴苛的禁令也會被少數人視若空氣,仗要打,生意照做,能在特殊時期仍與瓦剌人暗中做買賣的,雖是商人,但背後無不有顯赫人物罩著,否則,即便官府不治罪,瓦剌人大概也會做些殺人越貨的勾當,若在虜酋面前沒有人情面子,命都難保,誰敢虎口求食?

秦夫人生了會悶氣,忽然雙眉一展,笑道:“原來他叫卓軒!我······當初總算沒看走眼,他的確是個人物!”

季方亦笑,“定襄伯器重他,代王府捧他,連天子都要傳他陛見,奇人啊!”隔簾看看外面的食客,回過頭來壓低聲音道:“代王府傳來訊息,五千精兵歸卓軒統領,昨晚抵達陽和城,我親眼看見了,就宿在城外很遠的地方,今早天不亮就帶上給養啟程了。

那些人裝備精良,軍紀肅然,我還從未見過如此令人望而生畏的精騎······”

外面響起一陣喧譁聲,淹沒了季方的低語。

“我看官軍這次還是抵擋不住!”

“不是又有兩支官軍到了陽和城嗎?”

“別提那兩支官軍,與陽和城守軍一個球樣,全是步兵,老弱病殘者居多,他們帶著大量給養,一看就是想在此固守待援!”

“唉,又趕上了戰事,孃的,出門忘了拜佛!諸位仁兄,打算南歸的趁早上路,不想上路的也不用著急,反正韃子攻不破陽和城,留在這裡只當客居好了!”

這時,隔壁單間內響起一道突兀的女聲:“我出三千兩銀子,賭瓦剌人不能踏入大明疆土寸步,外面的諸位誰敢與我對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劇透紅樓,黛玉心態崩了

煙雨織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