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式衝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二章 風暴降臨,我主明疆,野豬式衝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強闖乾清宮的是禮部十餘名官員,領頭者正是六朝老臣胡濙,身為太子太傅兼禮部尚書,胡濙雖然年邁,但臉上仍透著分固執勁。

“陛下,瓦剌使臣說,也先屢次請求大明像正統年間那樣,定期向瓦剌遣使,以示上國睦鄰之意,臣等以為,朝廷可從其所請。”

胡濙表明來意,看一眼殿中的卓軒,已然窺出了景泰帝的心機,當今天子恐怕不會對瓦剌人過度示好,若瓦剌人膽敢翻臉,必要時,景泰帝就會祭出卓軒這柄“利刃”。

這顯然是在向一幫老臣示威!

胡濙料定自己此番進諫鐵定會碰一鼻子灰。

盯著胡濙微垂的老臉,景泰帝眉眼間有股冷意,表情不像以往那樣溫和。

朱祁鈺與他哥哥不同,他待大臣寬厚,卻極有主見,並不會被朝中鼓譟聲矇蔽聖聽。

他勉強答應與瓦剌達成和約,准許瓦剌定時、定員派出少量使臣,攜帶馬匹、貂皮或銀鼠皮前來朝貢,明廷以貢品數量,依質論價給賞,相當於以優惠價格收購瓦剌人帶來的貢品。

景泰帝將瓦剌人的貿易需求牢牢限定在朝貢的範圍之內,除了按以物易物的方式收購其貢品外,嚴禁官民與其進行額外的貿易活動。

他絕對不會答應向瓦剌派出大明的使臣,不搞什麼回訪活動,瓦剌使臣愛來就來,不來拉倒!

正統年間,明廷時常向瓦剌派出使團,許多背景顯赫的豪商跟著使團遠赴瓦剌,將大明的財貨源源不斷輸往胡虜。

尤其不能容忍的是,朝中大臣一旦作為使臣出使瓦剌,或被對方收買,或被韃子扣押,懾於其淫威,經常答應瓦剌人的過度需索。

瓦剌向大明派出的使臣在京城說話不管用,可大明自己的大臣出使瓦剌歸來,每每幫著瓦剌人說話,朝中君臣就不能不聽。

景泰帝當然不會忘記正統年間的慘痛教訓。

“朕記得永樂年間,朝廷從不向瓦剌、韃靼遣使,彼時對方依然不廢朝貢,甚敬大明,而正統年間大明派出一撥又一撥使臣遠赴虜廷,滿足其無度需索,割肉飼虎,反而激起了其無厭的貪慾,導致國之將亡!可見,要想與韃子和平相處,不在於明廷心有多誠,而在於大明自己有所憑恃,泱泱上國凜然不可犯!”

聞言,卓軒心中一動,他不得不承認,天子的話語非常振奮人心,若歷史給予必要的機遇,景泰帝完全有可能成為千古以來最傑出的皇帝。

以前朝中老臣常拿上皇說事,以迎回上皇為藉口,力勸景泰帝向瓦剌人示好,可如今上皇已經回國,藉口沒了,想必老臣們比較尷尬,只能赤膊上陣,赤裸裸的毫無遮掩。

胡濙沒了藉口,卻依然振振有詞:“陛下,而今大明與瓦剌方達成和議,大明正好可利用這一機遇期,訓練邊軍,充實邊境戰備物質。若不答應也先的請求,對方必然會挑起邊境事端,一旦如此,到時候邊運不敢進前,關外之地不得耕種,並非只有大同、宣府兩地勢危,直隸人民也將無法安居樂業,望陛下三思,不妨姑且向瓦剌示好,休養生息數年後,大明兵精糧足,再定別的計策不遲。”

卓軒頗為吃驚,胡濙竟然說出了“人民”這個詞,人民不是現代詞彙麼,怎麼早在數百年前就被大明君臣用爛了?

他更驚訝的是,胡濙居然好意思拿休養生息說事!如今大明佔據優勢,不主動遠征瓦剌,就已經是在休養生息了,瓦剌人還想怎樣?

還“數年後大明兵精糧足,再定別的計策不遲”,按胡濙的思路,再等一百年也不行!

仁宣十年,正統十四個年頭,前後共休養生息二十四年,可正統十四年瓦剌人揮師入關,大明立馬被打回原形,難道養精蓄銳那麼長的時間,大明還沒準備好?

一旦回到正統年間割肉飼虎,一味向瓦剌人示好的老路上,泡在溫水中的感覺還不錯,就不想求變,不會再有別的計策了!

景泰帝不耐煩的一揮衣袖,語氣低沉有力:“使臣不須遣!”

天子連廢話都懶得多說一句,胡濙抬眼瞧見景泰帝臉色鐵青,不敢覥著臉繼續進諫。

“臣等告退。”

禮部一幫官員躬身退出乾清宮,卓軒終於明白景泰帝為何在乾清宮召見官員了,天子好像在躲避什麼······可天子的心意顯得異常篤定,他犯不著躲誰呀?

景泰帝再次走下御臺,來到殿中踱步,目光如炬,裡面似有風雲翻卷。

胡濙的進諫只是預熱,接下來,狂風暴雨將至,許多老臣肯定會反覆找上門來鬧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非正常世界修仙法則

沁紙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