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日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二十四章 蔡聲子言楚失其大夫,王朝的腐朽,立日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楚康王十三年,宋國向戌準備使晉、楚和睦。 蔡聲子當時出使晉國,回到楚國之後,楚國令尹字母同他交談,詢問他晉國的情況,同時問,晉國的大夫與楚國的大夫誰更加賢明? 聲子回答,晉國的卿不如楚國的,晉國的大夫則是賢明的,都是當卿的人才。好像杞木、梓木、皮革,都是楚國運去的。雖然楚國有人才,卻由晉國實在使用他們。 子木表示,晉國沒有同族和姻親嗎? 聲子回答,雖然有,但使用楚國的人才實在是多。歸生聽聞:‘善於治理國家的人,賞賜不過分,刑罰不濫用。’賞賜過分,就怕涉及惡人;刑罰濫用,就怕牽涉好人。如果不幸而過分了,寧可過分,不要濫用。與其失掉好人,寧可利於壞人。沒有好人,國家就跟著受害。《詩》曰:‘人之雲亡,邦國殄(tiǎn)瘁(cuì)(出自《詩經·大雅·蕩之什·瞻卬》,譯為賢臣良士盡逃亡,國家危急無救助)’。這就是說沒有善人。所以《夏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與其殺害無辜的人,寧可對罪人失去刑罰)’。這就是怕失去善人。《商頌》有這樣的話,‘不僭不濫,不敢怠皇,命於下國,封建厥福(不過分不濫用,不敢懈怠偷閒,向下國發布命令,大大建立他的福祿)’。這就是成湯所以獲得上天賜福的原因。古代治理民眾的人,樂於賞賜而怕用刑罰,為民眾擔憂而不知疲倦。在春夏行賞,在秋冬行刑。因此,在將要行賞時就為他增加膳食,增加膳食就賜以豐盛的酒宴,憑藉這樣就可以知道他樂於賞賜。在將要行刑就為他減少三獅,減少膳食就撤去音樂,憑藉這樣就知道他怕用刑罰。早起晚睡,早晚都親臨處理國事,憑藉這樣就可以知道他為民眾憂慮。這三件事情,是禮儀的至關重要。講求禮儀就不會敗亡。如今楚國濫用刑罰,楚國的大夫逃命流亡到四方諸侯,且作為別國的謀主,來危害楚國,至於不可救藥了,這就是說濫用刑罰不能容忍了。 子儀之亂(楚莊王元年),析公逃亡晉國,晉國人將他安置在晉侯戰車的後面。作為謀主。繞角之役(楚共王六年),晉國人將要逃遁,析公表示,‘楚軍輕窕,容易被震動。如果同時敲打鼓發出大聲,在夜裡全力進攻,楚軍必然逃走。’晉國人聽從了析公的建議,楚軍夜裡果然奔潰。晉國於是入侵蔡國,襲擊沈國,俘獲沈國國君。在桑隧擊敗申、息兩地之師,俘獲申驪歸國。鄭國在當時不敢南面事楚。楚國喪失了中原,這就是析公幹出來的。(繞角之役在楚共王六年,晉國人侵蔡,攻打沈國,俘虜沈國國君,與申、息之師在桑隧交戰亦在此年,俘獲申驪當在共王八年。) 雍子父親的兄長誣陷雍子,國君與大夫不為他們調解。雍子逃亡晉國,晉國人將鄐地封給他,讓他作為謀主。彭城之戰,晉、楚兩國在靡角之轂相遇(楚共王十八年)。晉國人將要逃遁,雍子在軍隊中釋出命令:‘年老和年幼的都回去,孤兒和有病的也都回去,兄弟兩人服役的,回去一個。挑選精兵,檢閱戰車,餵飽馬匹,讓士卒吃飽,軍隊擺開陣勢,焚燒帳篷,明天將要決戰’讓該回去的人走開一邊,並且故意放走楚國的俘虜,楚軍在夜裡崩潰。晉國降服了彭城而歸還給宋國,帶著魚石回國。楚國失去東夷,子辛為此戰死,這都是雍子謀劃的。 子反與子靈(申公巫臣)爭奪夏姬而妨礙了子靈的婚事,子靈逃亡晉國。晉國人將邢地封給他,讓他作為謀主,抵禦北狄,讓吳國與晉國通好,教導吳國背叛楚國,教導他們駕馭戰車、射箭、駕車作戰,讓他的兒子狐庸擔任吳國的行人。吳國在那時候攻打巢地、奪取駕地、攻克棘地、進入州來,楚國疲於奔命,直到如今還是楚國的禍患。 若敖之亂(楚莊王九年),伯賁的兒子賁皇逃亡晉國,晉國人封給他苗地,讓他作為謀主。鄢陵之役(楚共王十六年),楚軍早晨逼近晉軍並擺開陣勢,晉國人就要逃遁。苗賁皇表示;‘楚軍的精銳就在他們中軍的王族而已。如果填井平灶,擺開陣勢來抵擋他們,欒、範用家兵來引誘楚軍,中行與郤錡、郤至必定能夠戰勝子重、子辛。我們就用四軍集中應對他們的王族,必定能夠將其大敗。’晉國人聽從了,楚國大敗,君王受傷,軍隊受挫,子反為此而死。鄭國背叛,吳國興起,楚國失去諸侯,這都是苗賁皇所為。 子木表示,您說的都是對的。 聲子又說,如今又有比這更厲害的了。椒舉(伍舉,以椒為邑,亦稱椒舉)娶了申公子牟的女兒,自謀獲罪而逃亡。國君和大夫對椒舉說,‘實在是你讓他走的’。椒舉害怕而逃亡晉國,伸長脖子望著南方,說,‘或許可以赦免我’,也並不抱有希望。如今他在晉國。晉國人將要把縣封給他,來和叔向並列。他如果謀害楚國,難道不是禍患嗎?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非常識性主神遊戲

懶中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