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日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九章 周召共和,王朝的腐朽,立日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周厲王一意孤行的改革措施不僅沒有改變周王室衰落的事實,還因此引起了貴族階級和國人的不滿。 公元前八四一年,在國人暴動之下,周厲王被驅逐王都至彘,居於汾水之旁。 其實周厲王也可以說是千古以來的獨一份了,為政之暴、之酷,能使一國國都之民驅逐一朝天子;為王之孤、之獨,竟於國都無一立身之所,囚於汾水,悽慘而死。 至於歷史的真相如何,其中細節就不予深究了。 因為這個時候再去談論周厲王如何已經沒有什麼歷史意義了 周召共和才是當時佔據舞臺的真正主角。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八四一年,乃是中國確切紀元的開始。 從它開始,一直到我們今天,中國的歷史從來不曾間斷。 而這一切的功勞都歸於太史公司馬遷。 西漢之時,對於夏商周三朝的記載同樣是不多,雖然傳承有序,年代有數,可明確的時間記載卻是沒有。 秉承著疑者不存的原則,太史公雖然依舊記述歷代帝王事,可對於模糊不清的也就一筆帶過了。 直到‘共和元年,歲次庚申’,歷史記載開始有了明確的時間記載。 反倒是對於周召共和十四年間,周王朝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史書上沒有多少記載。 十四年雖長,但在文道未興,史墨不強的年代,如今的我們想要看到什麼留存的痕跡確實很難。 畢竟,一朝天子都已經是圈中野彘了。 而究其共和的本質,就是以貴族階級為代表的少數諸侯、大臣代替周天子行使權力。 等到周厲王死後,周、召二公與周王室諸大臣便擁立太子靜為王,史稱周宣王。喜歡王朝的腐朽()王朝的腐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