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日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章 王道有缺,諸侯之亂,王朝的腐朽,立日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周康王死後,其子姬瑕繼位,為周朝第四任君主,在位二十年,史稱周昭王。 成康之治為周王朝積蓄了強盛的國力,此時只要出一位敢作為的君主,必能開創一時盛世之景。 諸如後世漢之劉徹,唐之李隆基,便是如此之人。 而自古以來,無論中外,只要國力強盛,必用於兵事。 一個君王,一個自認凌駕世間的存在,必然是要用赫赫武功來彰顯自己的功績,征服更多的土地和部族,才能滿足他們的慾望。 周昭王在位時就不斷對外征戰,東征東夷,南平荊楚、揚越之亂,征服了江漢以南的大片土地,擊潰了大批的楚蠻。 如果光以武功而言,周昭王可以算得上建立了頗大的功勳,擴大了周朝的疆域,加強了周王朝對東夷、楚蠻的控制。 每逢戰勝歸來,便鑄器銘功,,這還是後世之人尚能窺見一二,更不用說俘獲的大量戰利品和俘虜。 可週昭王在德行與國事上,卻無法跟周朝的前幾位君主相比。 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周朝開創的功臣們大多在成康兩王之時便故去了。 沒有他們在身邊諄諄教導,後人也就漸漸忘卻了文王、武王創業的艱難。 據記載,周昭王十四年七月,魯國政變,當時的魯國國君之弟姬沸殺死了兄長魯幽公奪取侯位。 這雖然只是諸侯國內的一場小政變,可魯國乃是當初周公旦的封國,亦算是周王室之宗室。 依照周朝的宗法制,周天子乃是大宗,魯國乃是小宗,小宗之人犯上作亂,儼然是違反了宗法,違背了禮樂之制。 從大宗和小宗的從屬關係上,周天子對魯國君主擁有著最高的懲處之權,像是這種不顧宗法階層的謀亂之局,更是應該嚴懲。 哪怕是從分封制上來看,周天子也對封國之事有著相當大的處置之權,如今的周天子可不是後來威儀盡失的周天子,文武成康四代賢明之主,諸侯臣服。 昭王只需行周天子之權威,魯國之變便可以輕易解決。 但周昭王卻是選擇了一個看起來十分奇怪的辦法,既沒有發兵征討,也沒有興師問罪。 姬沸殺魯幽公,自立魯周公,更是在位五十年,這在當時看來只是一件小事,放在夏商之時,只是部族內部的鬥爭而已。 可對於周朝來說,卻是大大破壞了宗法之制,昭王這一放任不管,讓周天子大宗的身份陷入了尷尬的境地,諸侯漸漸脫離了周天子的管控,直到後來只有名義上的君臣關係。 宗法制被破壞,這個影響力是極其深遠的,正如筆者前文所言,宗法制乃是周王朝國家體系的核心。 這個核心被破壞了,其外的禮樂之制便失去了意外,將來禮崩樂壞也就不在意料之外。更進一步的,代表著周王朝基礎的分封制開始慢慢不利於周天子。 原本為了確立周天子威嚴的制度,終究因為周天子自己的原因,開始危害起了周王朝。 至於它的危害有多大,自然是有時間來見證,也有周王室的後代子孫去體驗了。喜歡王朝的腐朽()王朝的腐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