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日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四十一章 信陵君(一),王朝的腐朽,立日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信陵君,魏氏,名無忌,魏國公子,魏昭王之子,魏安厘王之異母弟。 魏昭王去世之後,魏安厘王繼位,封魏無忌為信陵君。 信陵君為人仁愛寬厚,禮賢下士,無論是否有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能夠謙恭有禮同他們交往,不會因為自己的身份而輕慢士人。因此方圓數千裡計程車人都來投奔他,一時門客竟有三千人之多。 他與趙國的平原君、齊國的孟嘗君、楚國的春申君並稱為戰國四大公子。 太史公在《史記·魏公子列傳》中說道,諸侯聽聞信陵君的賢德,門客眾多,連續十幾年不敢對魏國動兵。 餘觀《史記》、《資治通鑑》,魏安厘王在位時,秦國於安厘王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九年、十一年、二十三年、三十年、三十二年、三十四年,都前來攻打魏國。而信陵君在安厘王二十年到三十年間都是居住在趙國邯鄲的,所以說諸侯十幾年都沒有對魏國動兵是不恰當。 當然,如果將秦國排除在外,可以這麼說,信陵君在魏國一日,天下諸侯都不敢進犯魏國。 有一日,信陵君與安厘王正在下棋,北境傳來烽火示警,說‘趙國發兵進犯,將要入境。’安厘王放下棋子,就要召叢集臣商議對策。 信陵君阻止了安厘王,表示,趙王打獵罷了,不是進犯邊境。 信陵君跟安厘王接著下棋,就好像沒有發生一樣。 可安厘王十分驚恐,心思完全不在下棋上。 過了不久,北邊又傳來訊息,說‘趙王狩獵,不是進犯邊境。’ 安厘王聽後大感詫異,問信陵君,公子是怎麼知道的? 信陵君回答,我的食客之中有人能夠深入底裡打探到趙王的秘密,趙王有什麼行動,他就會立刻報給給臣,臣因此知道這件事。 從此以後,安厘王畏懼信陵君的賢能,不敢任用信陵君處理國家大事。 從君臣上來講,安厘王是君,信陵君是臣,作為一個臣子,信陵君足夠的賢能,可對於安厘王來說,自己的這個異母弟,實在是太賢能,邊軍所不能知道的事情,他的手下早早知道了,自己惶恐不安的時候,他卻胸有成竹。 安厘王,首先它是魏國的國君,當手下的臣子太過賢能,如果他也足夠賢能或擅長御下之道,那麼臣子的才能為君王所用,為國家所用,如此興盛太平之景必然不遠。可惜的是,安厘王雖說算不上昏庸無道之君,但也只是一個庸碌之君,為國無謀,行事少智,怯弱優柔,聽信讒言。 君弱於臣,則易內傷於神,心有不忿。又無容人之量,則必生多疑。以其高位,一念不慎,家國必遭危難。 安厘王已然是用不了信陵君,自然也就用不得信陵君。 信陵君為其弟,乃魏國宗室也,身份已然十分尊貴,再入朝堂為職,以其賢能,門客之多,魏國上下必然多有景從,屆時魏國不知是尊魏王還是尊信陵,若再流言一起,恐有刀兵起於蕭牆之內。 故而安厘王不用信陵君,對於魏國來說可能是一個極大的損失,卻也能夠消弭潛在的隱患,同時讓安厘王自己安心。 而信陵君本人呢,對於他來說,或許也是一件好事。 如果不是知道信陵君確實寬厚仁愛、心懷道義,僅僅只是憑藉與安厘王下棋所發生的事情,便可以說他狂悖無禮、驕橫自大、自作聰慧、戲弄君王。 既已有此事,不言則罷,言而不盡,盡而不能藏拙。趙兵將入界,安厘王本已心憂,止而復博如故,魏王又恐,果如信陵君所言,再驚,知其食客之能,便懼。 非是安厘王不用也,信陵君如此行事,遇庸碌之君,信陵君尚可保身,倘聖明之君,恐難以有周全之處。 趙國士卒雖銳利不可當,猶在國境之外也,信陵君之所讓人憂懼者,近在咫尺矣。刀兵之災,摧人肌體,毀人家國,然不加於身則不能深知其害也,此謂之遠矣。左右之患,耗人心神,懾人膽魄,但有所思慮必困頓其中,不能不解也,此謂之近矣。 世人多知遠而勞其近,知遠易慮,慮而不能解,不在其位則多思也,在其位則害民也。如安厘王,秦兵屢犯魏境,魏不敵,割地以求和,非是不知割地之弊,內不能強國,外不能拒兵,又吝嗇其身,必棄其民,弱其國也。勞則易疲,疲則易傷,生民傷其身,權貴傷其勢。故生民無所謂遠近矣,傷與不傷,棄與不棄,實難由己定,苟活性命已是不易,護佑父母妻兒更是難得。權貴不可不知遠近,不可不知其利弊也,所謂生民,所謂家國,皆在其一念一行之間。然其德、其才,不配其位,終誤國害民也。 再觀信陵君,以其尊貴之位,賢能之名,食客之眾,恐若是不起兵造反,魏國誰人能奈何他。只是信陵君早早得失去了安厘王的信任和在朝堂聚勢的機會,對於他來說好像什麼都沒有失去,他依然是那個列國聞名的魏公子,士人稱頌的賢君。可信陵君身處戰國,魏國外有強敵,諸侯又畏懼信陵君的賢能。若是列國局勢風雲激盪,留給信陵君所能選擇的路便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做人後被偏執反派看上了(穿越)

木南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