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日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三章 魯哀公(五),王朝的腐朽,立日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魯哀公九年,即公元前四八六年,春季,齊悼公派人到吳國辭謝出兵,吳王夫差卻不接受,執意出兵。 冬季,吳王夫差派人通知魯國一起討伐齊國。 魯哀公十年,即公元前四八五年,邾隱公逃亡到魯國,後又逃亡到齊國。 魯哀公會和吳王夫差、邾隱公、郯國國君,一起討伐齊國,進攻齊國南境,駐紮在鄎地。 三月,齊國發生內亂,齊悼公被殺,向聯軍發來訃告。 吳王夫差在軍門外號哭三天。吳國徐承帶領吳國水師,自海上進攻齊國,被齊國擊敗。 這個時候,晉國大夫趙簡子攻打齊國。 五月,魯哀公回到魯國。 秋季,吳王夫差再次派人到魯國通知出兵,一起討伐齊國。 這一年,齊悼公去世,齊國人擁立悼公之子,公子壬為齊國國君,是為齊簡公。 魯哀公十一年,即公元前四八四年,春季,齊國大夫國書、高無丕率軍攻打魯國,到達清地(齊地,今山東長清東南),這是因為去年鄎地那一戰。 季康子聽聞訊息之後,便詢問當時季氏的家宰冉求(先聖孔丘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表示,齊國軍隊駐紮在清地,這一定是為了魯國的緣故,該怎麼辦? 冉求答,您和孟孫、叔孫三位中的一位留在國都,其他兩位跟隨國君在邊境抵禦。 季康子一聽就表示,不行。 冉求便又說,那就在境內抵禦。 季康子把這話告訴叔孫武叔、孟懿子,但他們沒有同意。 冉求便又對季康子說,如果他們不同意,那麼國君就不用前去,您一個人率領軍隊,背城作戰。不跟隨您的,就不能算作是魯國人。魯國諸大夫的戰車加起來,比齊國的都要多。就算是您一家的戰車,也要多於齊國,您擔心什麼呢?孟孫、叔孫兩位不想作戰是很正常的,因為政權掌握在季氏的手裡。正當您執政,齊國攻打魯國,而魯國不能出戰,這就是您的恥辱。甚至嚴重到不能與諸侯並列。 季康子讓冉求跟隨他一起上朝,在黨氏之溝(黨氏溝,朝中地名)等候。 叔孫武叔叫過冉求,問他關於作戰的事情。 冉求答,君子有著深遠的謀慮,小人知道什麼呢? 孟懿子硬是問他,他才表示,小人考慮了才幹才說話,估計了力量才會出力。 武叔聽完便表示,這是說我成不了大丈夫。 武叔退出來之後,便檢閱部隊。 魯國派出軍隊,孟孺子洩(孟懿子之子)率領右軍,顏羽為他駕車,邴洩為車右。冉求率領左軍,管周父為他駕車,樊遲為他的車右。 季康子向冉求表示,樊遲太年輕了。 冉求卻說,他能夠聽從命令。 季氏有甲士三千人,冉求挑選了三百名武城人作為自己的親兵,老幼的守在宮裡,駐紮在雩門外。 左軍出發之後,過了五天,右軍才出發。 公叔務人(魯昭公之子)看到守城的人,便感嘆,徭役重,賦稅多,上面的人不能謀劃,戰士不能拼命,用什麼來治理百姓呢?我都已經這麼說了,怎麼敢不努力。 魯國軍隊與齊國軍隊在郊外作戰,齊國軍隊從稷曲進攻魯國軍隊,魯國軍隊不敢過溝作戰。 樊遲便告訴冉求,不是不能,是大家不信任你,請您將號令申明三次,然後帶頭過溝。 冉求照著他的話,魯國軍隊果然跟隨。 魯國軍隊攻入齊國軍隊,右軍奔逃,齊國軍隊追趕。 魯國大夫孟之側在最後回來,他抽出箭抽他的馬,表示,我走在最後是馬不肯往前走。 林不狃所在的伍,有的人說,要逃跑嗎?林不狃表示,我不如誰嗎? 其他人便又說,那停下來抵抗? 林不狃則說,停下抵抗就好了嗎? 他從容踱步,然後就被殺死了。 魯國軍隊砍下甲士的腦袋八十個,齊國的軍隊不能整頓。晚上,有探子彙報,齊國人逃跑了。 冉求再三請求追擊,季康子都沒有同意。 戰後,孟孺子對別人說,我不如顏羽,但卻比邴洩要高明多了。顏羽敏銳善戰,我雖然心裡不想作戰,但口中不會說逃走。可邴洩卻說,‘趕著馬逃走’。 公叔務人和他的小僮汪錡在一輛戰車上,都戰死了,加以殯斂。 先聖孔丘對此事是這樣表示的,能夠拿起干戈保衛國家,可以說沒有悲傷了。 冉求使用矛進攻齊國軍隊,所以能攻入齊國軍隊,孔子則評價,這是合於道義的。 五月,吳國出兵攻打齊國,魯國因為上次打退了齊國的進攻,魯哀公與吳王夫差會合,一起進攻齊國。 魯、吳兩國聯軍與齊國軍隊在艾陵交戰,魯國大夫展如率領右軍擊敗了齊國的上軍,齊國大夫國書率領的中軍擊敗了吳國大夫胥門巢的上軍,吳王夫差率軍救援胥門巢,俘獲了國書、公孫夏、陳書、東郭書,革車八百乘,甲士的首級三千個,史稱艾陵之戰。 吳王夫差將這些都送給了魯哀公。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非常識性主神遊戲

懶中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