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日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二章 魯昭公(十八),王朝的腐朽,立日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魯昭公三十二年,即公元前五一零年,魯昭公還待在晉國乾侯。 在經過了齊國、晉國的幫助之後,魯昭公依然無法回到魯國。 此時的魯昭公,在魯國內部沒有為他奔波的臣子,在外也沒有了大國的援助,手下的人更是與他離心離德,雖然還有著魯國國君的身份,但怎麼看都有一種窮途末路的感覺。 秋季,八月,周定王派出使者出使晉國,請求修築成周的城牆。 冬季,十一月,孟懿子與晉國魏獻子、韓簡子、齊國高張、宋國仲幾、衛國世叔申、鄭國國參、曹國人、莒國人、薛國人、杞國人、小邾人在狄泉會見,重溫過去的盟約,同時準備修築成周的城牆。 十二月,魯昭公病重,將器具衣物都賞賜給隨行的大夫們,大夫們不接受。 分給子家懿伯一對玉琥、一隻玉環、一塊玉璧、一套輕服(便服),子家懿伯收下了。 於是,大夫們也就都收下了。 不久之後,魯昭公在乾侯病逝。 子家懿伯便將賞賜給他的東西歸還了掌管府庫的人,表示,我之所以接受是因為不敢違背國君的命令。 大夫們也都跟隨著子家懿伯,將賞賜的東西歸還了。 趙簡子問史墨(晉國太史,名墨),季孫趕走了他的國君,可百姓卻依附他,諸侯都支援他,國君死在了外面,都沒有人懲罰他,這是為什麼。 史墨表示,事物的形態各有它的定數。季氏世代輔佐魯侯,時間久了,百姓便依附他;魯國國君世代安逸,由季氏執掌國政,百姓自然便忘記了國君。 社稷無定主,國君無久位,自古如是。 堤岸會化作深谷,深谷會化作山陵,先王的後代也都歸為平民,這是淺顯的道理。 季氏世代增加家業,魯國國君卻早早丟棄了國政。百姓不知道國君,又怎麼來依附你呢? 所以,國君要謹慎得對待器物和名位,不可以隨便借與他人。 原文見於《左傳·昭公三十二年》。 魯昭公去世,魯國人擁立了昭公的弟弟公子宋為國君,是為魯定公。 這一年,吳王闔閭開始攻打越國。喜歡王朝的腐朽()王朝的腐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