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日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三章 晉獻公(七),王朝的腐朽,立日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晉獻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六五五年,春天,晉獻公向諸侯通傳申生的死訊。 晉獻公派寺人披攻打蒲城。 說起蒲城與夷吾的屈城,當初晉獻公派士蒍建造蒲城和屈城,結果不小心,竟在城牆內放入了木柴。 夷吾把這件事告訴了晉獻公,獻公便派人去責備士蒍。 士蒍進見晉獻公,叩首回答,表示,臣聽說,‘沒有喪事而悲傷,憂愁必然會跟隨而來的;沒有外敵卻建造城邑,那麼國內的仇敵就會守衛來進行抵抗。既然仇敵可能會佔據,那麼為什麼要認真建造呢?可我擔任官職,如果不聽從命令,就是對國君不敬;可將城邑修建得太堅固,將來為仇敵所佔據,就是對國家的不忠。丟棄了忠和敬,又怎麼來事奉國君呢?《詩》說‘只要擁有德行,國家就會安寧;只要有了諸位公子,就有了堅固的城邑’國君只要重視德行,維護諸位公子的地位,又有什麼城邑能夠比得上呢?(蒲地和屈地)三年之內恐怕就會用兵,又為什麼要謹慎呢? 士蒍退出來之後,作賦,表示,狐衾雜亂,現在一個國家三個公子,我又該跟隨誰呢? 重耳面對晉國軍隊的進攻,表示,君父的命令不能抵抗。 他告訴手下的人,表示,誰抵抗,誰就是我的敵人。 之後重耳跳牆逃走,寺人披只是砍下了他的袖口。 重耳最終逃到了翟國。 這一年,晉國再次借道虞國攻打虢國,宮之奇再次勸諫虞君,可是虞君還是不聽。 八月,晉獻公率領(虢國都城,今河南三門峽李家窯)晉國軍隊包圍上陽。 晉獻公詢問卜偃,表示,我能夠成功嗎? 卜偃表示,可以攻克。 獻公又問,什麼時候? 卜偃便對,表示,童謠說,‘丙子日的天空剛破曉,蒼龍七宿的尾宿看不到。軍服多麼威武漂亮,虢國的旗幟奪到了。鶉火星(朱雀七宿的柳宿)像只鳥,天策星沒亮光。鶉火星現軍隊到,嚇得虢公要逃走。’大概在九月底、十月初。這一天是丙子日的早晨,太陽在尾宿之上,月亮在天策星之上,鶉火星出現在南方,就是在這個時候。 冬季十二月(周曆,即夏曆十月)丙子,晉國滅虢國,虢公逃亡到洛邑。 晉國的軍隊在回去的路上順便滅掉了虢國,抓住了虞國國君和虞國大夫井伯,並將井伯當做秦穆姬的陪嫁送往秦國。 晉獻公把虞國的稅賦和貢物都送給了周惠王。 《春秋》記‘晉人執虞公’,是將虞國滅亡的原因歸咎於虞公,且說明晉國滅虞國容易。喜歡王朝的腐朽()王朝的腐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