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日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七章 魯隱公(三),王朝的腐朽,立日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魯隱公五年,即公元前七一八年,魯隱公準備到棠地觀看捕魚,這跟禮是相背的。 魯國的大夫公子彄(kōu)(臧僖伯,魯孝公之子)勸諫魯隱公,凡是物品不是用於祭祀和軍事,材料不是用於製作禮器和兵器的,君主都不應該對它們採取行動。君主要做的就是讓民眾處於正軌之上,祭祀、演習來明確法度就叫做‘軌’,選取材料來製作器物就叫做‘物’,如果國家不在‘軌’與‘物’上,那麼國家的政事就會混亂,國家亂政多了,那麼就會陷入衰亡。所以,春蒐(sōu)、夏苗、秋獮(xiǎn)、冬狩,都是在農閒之時進行的。每三年一次的軍事演習,整頓軍隊,宴請大臣,來明曉軍隊的實力。昭示禮服的區分,明確貴賤的身份,辨別等階的上下,順理長幼的秩序,這是通曉禮法威儀。 鳥獸的肉不會被擺上宗廟祭祀,他的羽毛、牙齒、皮革、骨角不會被用於製作禮器,國君便不能射它,這是從古時候就傳下來的規矩。至於山林河川裡的東西,器用日常的物品,都是下人們乾的事情,官吏應盡的職責,國君不應該涉及。 魯隱公聽了之後,卻沒有聽從公子彄的意見,表示,他這是為了要到邊境去巡視。 於是,魯隱公就到了棠地去觀賞撲魚,當地早就已經建造好了觀賞的平臺,名為觀魚臺。 公子彄稱病沒有隨魯隱公前往,同年十二月便去世了。 《春秋》記載‘公矢魚於棠’,因為這有違於禮。 九月,太子允的母親仲子的寢陵落成,將要表演萬舞,魯隱公詢問眾仲表演的人數,眾仲回答,天子用八佾,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萬舞是用來協調八音而展現八風,所以應該在八佾之下。 魯隱公聽從了他的意見,於是從此便開始使用六佾。 這一年,宋國侵佔邾國的田地,邾國便向鄭國求援,鄭國為了報當年的東門之役,便率領周天子的軍隊和邾國一起攻打宋國,入其郛(fú,古代城市外圍的大城),宋國向魯國求救,但魯隱公最終沒有發兵救援宋國。 魯隱公六年,即公元前七一七年,鄭國來魯國,請求與魯國修好。 五月,魯隱公與齊國國君齊僖公在艾地結盟,魯國與齊國交好。 冬天,周王室派人到魯國來相告洛邑饑荒缺糧,魯國將代為周王室向宋、衛、齊、鄭四國求購糧食,這是符合禮的。 魯隱公七年,即公元前七一六年,魯惠公之女叔姬嫁到了紀國。 夏季,魯國在中丘(今山東沂南縣南)築城,由於這件事耽誤了農忙,所以《春秋》沒有記載具體的時間。 齊僖公派遣他的弟弟夷仲到魯國來聘問,這是為了鞏固魯、齊兩國艾地之盟。 七月,魯國進攻邾國,這是因為宋國的緣故。 冬天,周桓王派凡伯(凡國國君,周公旦之後)到魯國來聘問,可是在他回去的時候,卻被戎人劫擄了回去。 這是因為戎人早些時候覲見周桓王的時候,向周王室的公卿大夫贈送財貨幣禮,其他人都以禮相待,只有凡伯不以賓禮對待戎人。 於是,戎人懷恨在心,趁著凡伯出使魯國,對他下手。 魯隱公八年,即公元前七一五年,鄭莊公請求廢除泰山的祭祀,改而祭祀周公旦,與魯國交換周天子封邑,用泰山旁的枋地交換在許地的田土。 三月,鄭莊公派遣宛到魯國來交換枋地,表示不再祭祀泰山。 這是因為周桓王對鄭莊公不禮敬,鄭莊公想要羞辱周桓王。 秋天,齊國讓宋、衛兩國與鄭國講和,在瓦屋(周邑,今河南溫西北)結盟,解除了三國東門之役的仇怨。 齊僖公派使者向魯國通稟了這件事,魯隱公讓眾仲應對,眾仲對使者說,齊國國君讓三國釋怨而安定了三國的民眾,這是齊君的恩德。我國君主知道了之後,怎麼敢不承受齊君的德行。 這一年,無駭去世,公子翬請求魯隱公賜予無駭諡號與氏號,魯隱公便詢問眾仲,眾仲就表示,天子分封諸侯,將他的出生地作為他的姓,賜給他土地並以此為氏;諸侯以字作為諡號,又用這個作為他後人的氏族;先人為官且世代都有功績,那麼就可以用官名做氏族,也可以將封邑作為氏族。 於是,隱公就以無駭的字為氏族,便是展氏。 魯隱公九年,即公元前七一四年,三月,《春秋》記載‘大雨,震電。’,後又有‘大雨雪’,《左傳》亦載‘大雨霖以震’、‘大雨雪’、‘凡雨,自三日以往為霖,平地尺為大雪。’ 這一年,對於魯國來說,好像並不是什麼好的開端。 夏季,魯國在郎地築城,但是由於耽誤了農忙,《春秋》沒有記載具體時間。 七月,宋國沒有去覲見周桓王,鄭莊公便以王命討伐宋國。 由於宋國對魯國當初入郛之戰沒有前來救援怨恨在心,變沒有向魯國稟告這件事,魯隱公知道後,大怒,便斷絕了與宋國的往來。 冬天,魯隱公與齊僖公在防地(魯地,今山東臨沂東南)會見,商討一起討伐宋國。 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殺震天下

單行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