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日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七十五章 完璧歸趙,王朝的腐朽,立日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惠文王時,得楚國之和氏璧。 秦昭襄王聽聞了這件事,就派人給惠文王寫了一封信,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來換取和氏璧。 惠文王於是與群臣商議:要是把和氏璧給了秦國,秦國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被秦人所欺騙;要是不給,就恐怕秦軍馬上來攻打趙國。 趙國廟堂沒有商量好對策,想要找一個能夠派往秦國回覆的使者,也沒有能夠找到。 宦者令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秦國。 趙王問,你怎麼知道他可以呢? 繆舍表示,臣曾經犯過罪,私下打算逃往燕國,我的門客相如阻攔臣,說,‘您怎麼知道燕王肯定會收留您?’臣對他說‘臣曾跟隨大王在國境上與燕王會見,燕王私下裡捂住我的手,說,願意跟臣交個朋友。因此臣知道他能收留,所以想要到他那裡去。’相如對我說,‘趙國強,燕國弱,而您受寵於趙王,所以燕王想要與您結交。如今您是從趙國逃到燕國,燕國畏懼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必然不敢收留您,而且還會把您綁起來送回趙國。您不如脫去上衣,露出肩膀,伏在斧刃之下,請求大王治罪,這樣也許能夠僥倖被赦免。’臣聽從了他的計謀,大王也開恩赦免了臣,臣私下裡認為這人是個勇士,有智謀,派他出使是適宜的。 惠文王於是召見藺相如,問,秦王用十五座城來換取寡人的和氏璧,可以給他嗎? 藺相如表示,秦國強,趙國弱,不能不答應他。 惠文王又問,但如果秦王得到了寡人的和氏璧,不給我城邑,又該怎麼辦呢? 藺相如表示,秦國請求用城換取和氏璧,趙國如果不答應,趙國理虧;趙國如果給了和氏璧而秦國不給趙國城邑,趙國理虧。衡量一下兩種對策,寧可答應它,也要讓秦國來承擔理虧的責任。 惠文王又問,誰可以為使臣? 藺相如表示,大王必然無人可派,臣願捧護和氏璧前往秦國出使。城邑歸屬趙國,就把和氏璧留給秦國;城邑不能歸於趙國,臣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帶回趙國。 惠文王於是派遣藺相如帶著和氏璧,西行入秦。 秦昭襄王在章臺接見藺相如,藺相如捧著和氏璧進獻秦王。 秦昭襄王大喜,把和氏璧給姬妾和左右侍從傳看,鄒遊都高呼萬歲。 藺相如見此情形,知道秦王沒有用城邑給趙國抵償的意思,便上前表示,璧有瑕疵,請讓我指給大王看。 秦昭襄王把和氏璧交給藺相如,藺相如於是手持玉璧退後,身體靠在柱子上,怒髮衝冠,對秦王說,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叢集臣商議,都說,‘秦國貪婪,依仗它的強大,想用空話得到寶璧,給我們的城邑恐怕是不能得到的。’商議的結果是不想把和氏璧給秦國。臣以為布衣相交尚且不互相欺騙,更何況是大國呢?況且為了一塊玉璧的緣故就使得強大的秦國不高興,這是不應該的。於是趙王齋戒五日,派我捧著和氏璧,在廟堂上恭敬地拜送國書。為什麼要這樣呢?這是尊重大國的威嚴以表示敬意。如今臣來到貴國,大王卻在一般的宮殿接見臣,禮節非常傲慢;得到和氏璧之後,傳給姬妾們觀看,這樣來戲弄臣。臣觀大王沒有給趙王十五城的誠意,所謂我又收回和氏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我的頭今天就和和氏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視庭柱,就要向柱子上撞去。 秦昭襄王怕他真把和氏璧撞碎了,便向他道歉,堅決請求他不要如此,召有司檢視地圖,指明從此以往十五城都交割給趙國。 藺相如推測秦王不過用欺詐手段假裝給趙國城邑,實際上趙國是不可能得到的,於是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物,趙王懼怕貴國,不敢不奉獻出來。趙王送璧之前,齋戒了五日,今日大王也應齋戒五日,在廟堂上設九賓之典,我才敢獻上和氏璧。 秦昭襄王估量此事,畢竟不可能強奪,於是就答應齋戒五日,請藺相如住在廣成館舍。 藺相如推測秦王雖然答應齋戒,但必定背約不會割讓城邑,便派他的隨從穿上粗布麻衣,在懷中藏好和氏璧,從小路逃跑,把和氏璧送回趙國。 秦昭襄王齋戒五日後,在廟堂上設九賓之典,請趙國使者藺相如。 藺相如到來後,對秦王說,秦國自穆公以來二十多位國君,從沒有一個堅守盟約。臣實在是害怕為大王所欺騙從而辜負趙王,所以派人帶著和氏璧回去,從小路已到趙國。況且秦國強而趙國弱,大王派一位使者到趙國,趙國立即就會把和氏璧送禮啊。如今憑藉秦國的強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讓給趙國,趙國怎麼敢留下和氏璧而得罪大王呢?臣知道欺騙大王之罪當誅殺,我情願下油鍋被烹殺,只希望大王與群臣仔細考慮此事。 秦王與群臣面面相覷而有驚歎之聲。 左右侍從想要把藺相如拉下去。 秦昭襄王便表示,如今殺了相如,終歸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破壞了秦、趙兩國的交情,不如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