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日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六十八章 胡服騎射,王朝的腐朽,立日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武靈王十九年,春,正月,趙國在信宮舉行大朝會。 武靈王召肥義,同他談論天下大事,五日方才結束。 武靈王向北巡視中山國的地界,一直到房子,又前往代地,北到無窮,西到黃河,登上黃華山之頂。 武靈王召見樓緩,與他商議,表示,我先王趁著世事的變化,做了南邊領地的君長,連線漳水、滏水的險阻,修築長城,又奪取了藺、郭狼,在荏(rěn)地擊敗林胡人,可是功業尚沒有完成。如今中山國在我腹心,北面是燕國,東有東胡,西邊林胡、樓煩,秦國、韓國的邊界,有沒有強兵援助,這樣下去國家是要滅亡的,怎麼辦呢?想要取得高於世人的功名,必然要受到背離習俗的牽累。我要穿起胡人的衣服。 樓緩表示,善。 可是趙國的群臣都不同意。 當時肥義在武靈王身邊侍奉,武靈王表示,簡子、襄子兩位主君的功業,就在於考慮了胡、翟的利益。做臣子的,得寵時就應該有明孝悌、知長幼、順從明理由的德行,通達時就應該建立利民益主的功業,這兩者是做臣子的本分。如今我想要繼承襄子的事業,開拓胡人、翟人所居之地,可找遍了世間業沒有見到這樣的賢臣。為了削弱敵人,用力少卻建功多,可以不耗盡百姓的勞力,來繼續兩位先主的功業。凡是有高出世人功業的人,就要承受背棄習俗的牽累;有獨特智謀的人,就要聽任傲慢民眾的埋怨。如今我要穿胡人服裝騎馬射箭,以此來教練百姓,可是世人必定會議論我,怎麼辦? 肥義表示,臣聽聞做事憂疑就不會成功,行動憂疑就不會成名。您既然考慮決定承受背棄風俗的責難,那麼就無須顧慮天下人的議論。追求最高德行的人不附和世俗,成就大功的人不與民眾商議。從前舜用舞蹈感化三苗,禹到裸國脫去上衣,他們不是為了滿足慾望、愉悅心志,而是必須用這種辦法來宣揚德政並取得成功。愚蠢的人事情成功了還對其不明所以,聰明的人再事情尚無跡象的時候就能清晰,那麼君王您還憂疑什麼呢! 武靈王表示,穿胡服我是不猶疑的。我擔心天下人嘲笑我。無知的人快樂,正是聰明人的哀傷,愚蠢人譏笑的事情,賢人卻能夠看清。世上有順從我的人,穿胡服的功效是不可估量的。即使世上所有人都來嘲笑我,胡地、中山國我也一定要佔有。 趙武靈王因此穿起了胡服。 武靈王派王緤告訴公子成,說,寡人穿上胡服,將要如此上朝,也希望叔父能夠穿上它。家事要聽從雙親,國事要聽從國君,這是古今公認的行為準則。子女不能反對雙親,臣下不能違背國君,這是兄弟們通用的道理。如今我指定政令,改變服裝,可是叔父您要是不穿,我恐怕天下人要議論。治國有常道,利民是根本;處理政事有常法,有令就行最為重要。宣傳德政要先從平民做起,推行政令則要讓貴族信從。如今穿胡服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慾望、愉悅心志;事情要達到一定的目的,功業才能完成。事情完成了,功業建立了。然後才算是妥善。如今我恐怕叔父違背了處理政事的常道,因此來幫助叔父考慮。況且寡人聽聞,做有利於國家的事,行為不會偏邪;依靠貴戚的人,名不會受損害。所以願仰仗叔父的忠義,來成就胡服的功效。派王緤來拜見叔父,請您穿上胡服。 公子成再拜叩首,說,我已聽聞大王穿胡服的事,我沒有才能,臥病在床,不能奔走多多進言。大王命令我穿胡服,我斗膽回答,是為了盡我的愚忠。曰:臣聽聞中國,是聰明智慧的人所居住的地方,是萬物財用聚集的地方,是聖賢進行教化的地方,是仁義可以施行的地方,是《詩》《書》禮樂所使用的地方,是特殊聰慧技藝所試行的地方,是遠方之人願來觀覽的地方,是蠻夷樂於效法的地方。如今大王拋棄了這些而穿起遠方的服裝,變更古來的教化,改易古時的正道,違反眾人的心意,背棄學者的教導,遠離中國風俗,所以我希望大王能夠仔細考慮這件事。 使者王緤將公子成的話告訴了武靈王,武靈王表示,我本來就執傲叔父有疾,我將要親自前往去請求。 武靈王於是前往公子成家中,親自請求他,說,衣服,是為了便於穿用;禮,是為了便於行事。聖人觀察鄉俗而順俗制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禮儀,因此利民富國。剪掉頭髮,在身上刺花紋,在臂膀上繪畫,衣襟開在左邊,這是甌越百姓的習俗。染黑牙齒,額上刺花,戴魚皮做的帽子,穿粗劣的衣服,這是大吳國的習俗。所以禮制服裝各地不同,而為了便利卻是一致的。地方不同使用就會有變化,事情不同禮制也會更改。因此聖人如果可以利國,方法不必一致;如果可以便於行事,禮制不必相同。儒者同一師承可習俗不同,中原禮儀相同可教化互異,更何況是為了荒遠地區的方便呢?所以進退取捨的變化,聰明人也不能一致;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