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日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六章 鄭襄公(一):獻城降楚,王朝的腐朽,立日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鄭襄公,鄭國第十三任國君,鄭穆公之子,鄭靈公之弟,名堅,在位時間十八年。 鄭靈公死後,鄭國大夫原本想要立靈公的弟弟公子去疾為國君的惡,可公子去疾卻是以‘立賢立長’推辭。 於是,鄭國大夫就立了鄭穆公的庶長子公子堅為鄭國國君。 鄭國國君其實自文公開始,最重要的就是處理好自己的外交關係。 由於地處中原腹地,夾在晉國、楚兩個強國之間,所以鄭國往往不是依附於晉國就是臣服於楚國。 而國家的強弱往往不是長久的,一時就會是晉弱楚強,一時就會是晉強楚弱,甚至是兩國俱強。 鄭國則只能充當兩個強國爭霸下的一個小棋子,自己的命運也不能好好把控。 鄭襄公元年,即公元前六零四年,楚國攻打鄭國,原因就是鄭國接受了宋國的賄賂放走了宋將華元。 當初,鄭國聽從楚國的命令伐宋,大獲全勝,抓獲了宋將華元。 宋昭公知道了之後,就準備了百輛兵車和四百匹戰馬想要向鄭國贖回華元。 只是,宋昭公的贖金還沒有到鄭國,華元就自己回到了宋國。 當然最關鍵的是,鄭國伐宋發生在公元前六一一年,楚莊王時隔六年再次向鄭國發難,主要就是因為鄭國背棄楚國投向晉國,而鄭國剛剛發生,正是好下手的目標,以此來一步步實現自己的霸業。 鄭襄公知道了楚國要來攻打的訊息,就派執政大臣公子宋去晉國借兵。 晉國以荀林父為將,領兵救援鄭國。 楚國於是前去攻打陳國,鄭國因此得救,鄭襄公於是在黑壤(今山西沁水西北)與晉國結盟。 鄭襄公五年,即公元前六零零年,楚國再次攻打鄭國,晉國又派兵前來救援。 鄭襄公七年,即公元前五九八年,鄭襄公又與晉國在鄢陵結盟。 次年,楚莊王再次出兵伐鄭,鄭國惶恐,又向晉國求援。 此時楚莊王的霸業正在中原之地如火如荼得進行,去年幾乎完全覆滅了陳國,絕其社嗣。 而相反,晉國卻是陷入了內部的混亂之中,晉國重臣趙盾死後,絕對的權力出現了真空期,晉國國君晉景公在前年才剛剛繼位。 同時,晉國在東西兩面需要應對楚、秦兩個大國。 所以,鄭國的這次求援,晉國的反應要遠遠慢於前兩次。 於是,楚莊王圍困鄭國國都三月,楚軍每日攻城不斷,鄭國傷亡慘重。 等到楚國軍隊攻入鄭都,楚莊王下令秋毫無犯,鄭襄公眼見局勢如此,只能投降楚國。 他袒胸露乳,左手用旌節牽羊,右手拿著宰殺牲畜的彎刀,迎接楚莊王,表示鄭國是存是亡完全聽從楚莊王的安排。 楚莊王千里迢迢前來攻打鄭國,楚國兵馬又耗時三月才打下鄭國,按理來說應該是亡其國,絕其嗣。 可去年,亡陳國之時,巫臣以‘踐其田而奪其牛’告誡楚莊王,使得陳國躲過了亡國之危。 楚國大夫雖然勸說楚莊王不能放過鄭國,否則日後鄭國再背楚向晉,就是楚國的禍患了。 可楚莊王認為鄭襄公是一個有德行的國君,鄭國人一定擁護他,不至於淪落到滅國的下場。 於是下令楚國軍隊退兵三十里,與鄭國講和。 鄭襄公得知鄭國保住了,就親自到楚營去慰勞楚軍,又派了公子去疾到楚國做質。 可此時,珊珊來遲的晉國援軍已經越過黃河,得知鄭國已經投降楚國,就決定與楚國一戰。 鄭襄公知道之後,害怕晉國軍隊因為鄭國投降楚國而怪罪鄭國。 鄭國大夫皇戎對鄭襄公說,他願意到晉國軍營去勸說晉軍與楚國決戰,如果晉國勝了,我們就服從晉國,如果楚國贏了,我們就臣服楚國,在他們兩者之間選擇強的那一方。 鄭襄公聽從了他的意見,挑起晉、楚兩國交戰,自己擇其強者而從之。 結果,晉、楚兩國在邲激戰,晉國大敗。 鄭襄公得知楚國打了勝戰,就到邲邑去朝見楚莊王,向楚國臣服。喜歡王朝的腐朽()王朝的腐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