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老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10章 又一個大膽的念頭,賭石之撿漏王,墨老黑,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魏陽真會花五個億買回去一塊沒太大實際價值的景觀石嗎?
當然不能。
錢不錢的倒是小事,關鍵這種事一旦傳出去,會導致他成為整個翡翠界的大笑話的,這種傻事他肯定不能幹。
也就是說,據他判斷,這塊原石水沫共生的可能性極低。
只是這事要怎麼跟老李解釋呢?
解釋起來真有些費勁。
畢竟這事又牽扯到太多幾乎所有翡翠人都不懂的專業知識。
可問題是老李問起來了他能不說嗎?
當然不能。
“我猜,這塊原石裡面摻雜水沫的可能性比較低。”
不得已,他先回了這麼一句。
先說結論是很有必要的,畢竟他太瞭解老李的脾性,若是不先把他的心安下來的話,只怕他接下來開車都不得安生了。
這也確實讓老李那顆一直吊著的心稍稍鬆了一口氣,但它還是窮追不捨地問道:“為啥?”
為啥?
當然還是牽扯到翡翠熔融狀態下的分層、聚合、結晶理論。
按照老爺子所說的理論,翡翠在熔融狀況下一開始在地熱高溫作用下是跟其它元素是混合在一起的,開始冷卻後,先是會有一個分層過程。
就好比油水混合物在加熱過程中呈現的是水乳交融狀態,一開始冷卻,就會開始分層,稍重的水在下層,稍輕的油浮於表面。
岩漿冷卻過程其實也是如此。
不同成分的岩漿,比重肯定是不同的,比如說翡翠的比重是33到34,而青石等雜石及水沫的比重大都在26到27之間。
既然比重不同,如果冷卻時間足夠的話,這期間肯定是有一個分層及聚合過程的。
當然,地底岩漿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形狀來包裹,因此整個過程未必真像油水分層那麼規整,但可以肯定一點的是,翡翠成為肯定會先聚到一起。
至於水沫,則會先跟雜石混雜到一起,因為二者的比重接近。
除非一種情況,那就是岩漿冷卻過程實在是太快太快,根本就沒有足夠的分層時間就固化成型了。
但這種情況也會導致一個結果,那就是其中的翡翠成分也沒有經歷過一個聚合、結晶的過程,從而導致翡翠根本就沒種,成為最為典型的水沫共生石。
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那些流淌到地表從而快速冷卻的岩漿上。
也就是說,但凡經歷了完整分層、聚合、結晶過程的翡翠,通常很少會出現水沫共生的現象,就算個別夾帶有極少量的水沫,也不會嚴重影響翡翠的價值。
而亞洲一號,色帶都聚合到一起了,真正的翡翠部位又怎麼可能夾雜水沫?
水沫部分明顯已跟雜石混到一起附著於翡翠表面好吧,魏陽敢肯定,只需把這些沒有剝乾淨的雜石完全剝除之後,整塊相當純淨的高品質翡翠就會以另一種面貌重新面世,亮瞎所有人的鈦合金眼。
這就是掌握了真正的理論知識的好處。
正所謂如此,才會有書中只有黃金屋的說法。
只是這麼複雜的專業知識真要跟老李講嗎?
還是算了吧。
再偷懶好了。
那就又換一個說法。
“雷打場區的原石你熟嗎?”
他轉而問道。
老李直接回了句不怎麼熟。
這還真是問道老李的知識盲區了,畢竟雷打場區所產翡翠原石品質出了名的差,又以水沫共生著稱,主要專注於成品的老李當然不可能去接觸那種低品質原石。
“雷打場區的翡翠和水沫共生有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在品質上成互補關係,當其中的翡翠質地很差時,裡面的水沫反而會很好,非常緻密,非常通透,水頭很足。
“相反,當翡翠的質地好到一定程度時,水沫就會跟其它雜石混雜到了一起附著到了翡翠表面。”
魏陽直接說出了結論。
結論自然是老爺子在給他講解水沫共生的知識點時告訴他的。
緊接著他又加了一句:“其實後江也一樣,只不過後江是以次生礦居多。”
這其實也算是一個連大多數翡翠人都未必知道的知識點。
只不過它不是理論而是現象而已。
熟悉後江場口的人都很清楚,其實後江場口所產翡翠原石一旦到了一定品質之後,摻雜水沫的情況真的不嚴重,但相反,後江的純水沫卻極為出名,高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