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老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章 貓膩,賭石之撿漏王,墨老黑,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咱們還有退路可言嗎? 在徐海勝強大的氣場壓迫之下,張揚不得不靜下心來認真思考這一問題。 他很快意識到:沒有。 甚至於說,現在進入了必死之局的,其實不止是部門新人魏陽,他自己,甚至還有徐海勝等他們一條線上的人,都已經差不多了。 從現在開始,他們跟林總之間,很可能已經進入了一種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局面。 為啥這麼說? 這當然是跟利益有關。 為啥從表面上看,原石事業部的銷售部在徐海勝的打理之下,運轉得極為順暢,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可實際上它所產生的利潤卻始終上不去,只能在勉強保本的基礎上產生微利? 當然是因為利潤的大部分都落到個人腰包裡去了。 打個比方說,公斤料的採購。 從表面上看,公斤料的進價是公開的、透明的,可實際上,任何商品,只要一次性採購的量足夠大,就存在回扣這一說。 而維恩的直播,在徐海勝的精心設計下,這量絕對夠大了。 張揚簡單算過一下。 兩個直播間,平均每天能銷售400公斤左右,一個月下來,就是十到十二噸,換算成錢,基本上是兩百萬起步。 這麼大的量,對於任何一家做公斤料批發的商家來說,都屬於不肯錯失的大客戶。 如此一來,操作空間便出來了。 比如說,三組在直播間賣的,通常是公斤料裡品質相對比較好的B級料,市場價一般是在150-200元每公斤左右。 而二組賣的是質量更好一點的A級公斤料,市場價基本上是在兩百多到三百多一公斤不等。 但這是少量拿貨的價格。 像維恩這樣每次都能進十幾噸的,起碼可以打個八折,這樣一來,操作空間便出來了。 打個比方說,十噸料子,商家報市場價200萬,徐海勝按190萬往公司報,實際成交價160萬,30萬的差價部分商家就會以現金方式給徐海勝回扣…… 當然,這只是張揚的猜測,具體的回扣有多少,他也不是很清楚。 他只知道,每次徐海勝去進貨,都會帶上他跟二組組長,然後到了之後,他和二組組長負責驗貨,徐海勝則跟老闆關上門來談價格。 然後每次採購回來,徐海勝都會給他和二組組長一筆封口費,基本起碼都有兩到三萬。 至於徐海勝自己,拿的肯定是大頭。 這還只是進貨的油水。 出貨一樣有空子可鑽。 正常情況下,大部分公司在進了料子以後,會給有品質的料子一一編上號,並做好入庫登記,出售時也會有記錄,那樣的話,玩貓膩的空間就不大了。 事實上,在維恩這邊,也是這麼做的。 但公斤料除外。 公斤料裡就一定沒好貨嗎? 當然不是。 只要你有足夠的眼力,公斤料裡同樣也能撿到寶,從中挑出價值幾千塊的料子很正常,價值上萬甚至上十萬的偶爾也有。 這樣一來,玩貓膩的空間也就出現了。 那麼多料子,他們這些負責分撿的人偶爾把最值錢的小料子藏匿個一兩塊,其他人又哪裡知道? 這種事,張揚自己都沒少幹。 至於眼力更強,負責最終把關的徐海勝就更不用說了。 相比進貨,這才是油水的大頭。 一天上千,甚至上萬,那一個月下來總共會有多少? 而經他們幾個這樣進也撈,出也撈,那最終下來,公司的利潤又能高到哪裡去? 這就是徐海勝那麼抵制林總往銷售部安插品控師的原因。 品控師一到位,在進與出都把上關,那他們的操作空間自然就沒了。 也正因為如此,徐海勝才會說,他們已經沒有了退路可言。 其實退路還是有的。 那就是趁事情還沒暴露,趕緊辭職走人。 可問題是,徐海勝捨得嗎? 應該不捨得。 作為徐海勝的親信,張揚很清楚,相當有能力的徐海勝其實是有自己的夢想的,他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出去單幹,成立屬於自己的公司。 只不過在玉石這一行業,門檻雖低,但若是想做大做強,卻極為不易,最起碼有三大因素是必須的。 一是優質的貨源。 二是穩定的客戶群體。 三是極其雄厚的資金。 尤其是最後一項。 道理很簡單,一塊中等品質的原石,基本上是五位數起步,中高品質的,則基本上是六位數的,若是高品質到收藏級的,則是動不動就七位數起步,八位數也很常見。 而若是上公盤,去拍高品質的大料,那沒個幾千萬甚至上億的週轉資金,根本就別想有收穫。 這就導致了,對於那些有能力,但卻沒資本,想從零開始的人來說,實現夢想簡直比登天還難。 就算是略有資本,比如說有個幾百萬,那也只能小打小鬧,一步一步慢慢往大做,而在往大做的過程中,只需一兩單玩得大一點,但最終卻虧了,就很可能一下就被打回原形。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