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3章 【網路文學的發端】,重生野性時代,王梓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視作品有《閒人馬大姐》、《東北一家人》、《家有兒女》前兩部、《都市男女》等等。

李尋歡:“各位再見,我可能要消失一陣子。畢業破事兒有點多,還要換個城市生活,有緣再會!”

等李尋歡離線之後,寧財神突然問:“天頂星老兄,你是做什麼的?”

天頂星人:“學生啊。”

邢育森:“天頂星人肯定是學物理的,而且是非常高階的物理,天體力學、量子力學之類的玩意兒,否則不可能寫出《三體》這樣的作品。”

天頂星人:“呵呵。”

寧財神:“我怎麼前幾天在聊天室裡,看到有人說《三體》是宋維揚的作品。”

邢育森:“宋維揚是誰?”

寧財神:“草,你平時不看報紙的?”

邢育森:“好吧,我想起來了,好像是喜豐公司的老闆。”

天頂星人:“老寧,有沒有興趣到泰國玩一把,那邊貌似蠻熱鬧。”

寧財神:“算了吧,我就是個小嘍囉,哪有資格跟資本巨鱷一起玩?別轉移話題啊,你真的是宋維揚?”

天頂星人:“宋維揚能有我這麼閒?”

寧財神:“也對。”

天頂星人:“我下線了,再見。”

隨著時間的發酵,《三體》從網際網路火到現實當中。

首先是計算機專業雜誌,報道了網路文學的興起。接著是大眾媒體,把網路文學當成新鮮事物報道,並賦予了它崇高的意義:網際網路正在改變文學創作的方式和途徑。

這對於網友和普通民眾來說,都是非常新奇的事物。

90年代中期,人們想要發表文章,只能給報刊雜誌投稿。一份銷量稍大的雜誌,每個月收到的稿件有幾十萬份,且編輯錄用的大部分都是老作者稿件,新人能夠發表作品的機率跟中彩票差不多。

現在居然可以在網路上發表文章,如何不讓人感到興奮?

《三體》帶來的示範效應,讓網路文學迅速“繁榮”起來。網友們目的很純粹,不為賺錢,只為抒發自己的文學表達慾望。而其他人也很捧場,就連李尋歡寫的那些酸不拉幾的散文,都能迎來一致讚譽。

究其原因,是在網路上當讀者,可以跟作者交流,可以在聊天室即興評論,還能遇見那麼多的志同道合者——這是讀紙質書籍不能比擬的。

97年夏天的中國網民人數,已經超過了20萬,網路咖啡廳(早期網咖)蔓延到內陸城市。

這些人上網能幹啥?

無非是瀏覽資訊和聊天,MUD(文字網遊)都才剛開始流行。創作和閱讀網路文學,一下子就成為人們上網的重要內容,你要是沒看過《三體》,都不配自稱為網民!

那是中國網路文學鼻祖,分分鐘被捧上天。

網咖裡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喲,你也在網上衝浪啊。看過《三體》沒有?什麼,沒看過?那你就太跟不上潮流了,我跟你說啊,《三體》特別牛逼,作者是一個天體物理博士……趕緊看看吧,不看丟人!”

《科幻大王》都不打個招呼,就直接把《三體》拿去連載。

《科幻世界》的總編楊瀟,立即給宋維揚打電話,想要得到《三體》的獨家連載權。

雙方溝通之後,宋維揚同意了,前提是不要透露作者資訊。

《科幻世界》從6月中旬開始連載《三體》,並警告競爭對手:“《科幻大王》並未聯絡作者,並未獲得作者授權,請立即停止連載《三體》。”

兩本雜誌之間的爭鬥,立即讓科幻迷產生了興趣,並因此知道了什麼叫網路文學。

甚至有頭髮蒼蒼的老科幻迷,為了追更新,拄著柺杖跑去網咖,從零開始學習如何上網。

美國那邊也有網路文學圈子,被譽為“網文八大家”之一的方肘子,開始把《三體》放到《新語絲》(網路刊物)連載。《新語絲》的讀者以留學生為主,大陸和彎彎的留學生都有,這些高階知識分子分分鐘被《三體》圈粉,接著又順理成章的流傳到彎彎那邊。

整個華人世界的網際網路圈子,《三體》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某天,小馬哥突然打電話給宋維揚:“老宋,我發現了一本科幻小說,叫《三體》,特別厲害!我可以說,這是中國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放在全世界都屬於頂尖作品。”

宋維揚笑道:“那我可要拜讀一下。”

小馬哥可是資深科幻迷,人家的兒時夢想是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少年紅顏

圈圈

莫名其妙的穿越

知恩報恩

最強近身特種兵

寒如夜

宋賊

雨來不躲

請問今天可以和我結婚嗎?

白淵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