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章 槍彈創,刑與兇,意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們還是不太懂,有些懵,祁烙無奈了,便說:“總之吧,彈道分析沒你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彈道學相關的書籍都能堆滿一間圖書館了。”
“還是我來說吧。”周倩欣發現,於辰果然不適合做老師,只得出聲解釋說:
“根據受害人體內的槍彈創創管,結合現場環境來分析外彈道並追蹤確定『射』擊者的大致位置是可以的,但這些資料,包括現場遺留的彈殼和彈頭上的痕跡,都與彈道無關。”
“對對對。”於辰說:“彈頭上的膛線壓痕,充其量只能證明作案qiāng zhi槍管內膛線數量和導程,但只靠一個導程沒有其他相關資料,是推導不出具體的彈道的,更別說,推匯出來的彈道與資料庫內的彈道也未必吻合。”
“簡而言之,以目前的技術,咱們充其量只能推測出作案qiāng zhi的型號甚至生產批次,但要確定具體的哪一把槍,還需要找到嫌疑qiāng zhi後進行一系列複雜的對比才可以。”
“行了,大概知道什麼意思就可以。”周倩欣擺擺手,說:“咱們法醫的任務,歸根結底,還是在屍檢上。”
“嗯,對。”於辰說:“所以,屍檢有什麼發現嗎?”
“受害人身中兩槍。”周倩欣說:“第一槍,子彈擊穿其左肩後,打在其身後的大理石墩上導致彈頭破碎,第二槍命中其眉心,子彈穿透顱腦後,應該是嵌在了其枕骨當中。”
“透過子彈『射』入角度,及造成的損傷程度判斷,兇手『射』擊時,與受害人的距離大約五到十米之間,具體資料,還需要做進一步屍檢才能得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