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章 張弛,刑與兇,意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袁友衝抿著嘴,沒回答。
而於辰則適時扮起紅臉的角色,直接岔開話題,說:“給個解釋吧,這些東西,哪兒來的?”
雖說是紅臉,但態度還是蠻衝的。畢竟,他一個彪形大漢,要真軟聲軟語的說話,也怪違和的,自然柔和不到哪去。但對比袁友衝那張撲克臉,也著實要好上許多。
最重要的是,他在問話的同時,實際上,也是在給裴真華暗示。這類具有一定限定性的問題,可以將裴真華的思路收攏回來。
果不其然,詫異了一陣子後,裴真華便立即反應過來:“果然,這些東西有問題……”
袁友衝又拍了拍審訊桌:“問你什麼你就回答什麼,廢什麼話?”
裴真華脖子一縮,怯懦的說:“我不認識那人……”
“不認識?”
“我真的不認識。”他解釋說:“那人是昨天晚上來到我店裡的,跟我說,他最近欠下了一屁股債,沒法還了,只能想辦法把這些東西賣掉。”
“我看了下,儲存的都還挺好,又查了查型號和價格,再對比下同類商品在其他人手中掛的價格和成交量,發現賺頭還蠻大,就同意了。”
說到這兒,他便頓了頓,顯然在等著袁友沖和於辰接著問話。
這種情況他倆見的多了,會有這種表現的被詢問、訊問物件,大多都可分為兩類:
一種心中坦蕩,態度端正,警方問什麼就回答什麼,既不瞎打聽,也不瞎掰扯;
另一種同樣是問什麼答什麼,但原因大不相同,他們的雙手多少有些不乾淨,怕說多錯多,因此才在回答的時候特別小心。
區分兩者的方法也不難。後者在氣氛沒那麼緊張的時候,會旁敲側擊的試探警方的態度,自以為不著痕跡的打聽一些事兒——自以為三個字是重點,要考。
於辰暗想,目前他確實沒精力去刨根問底,只想迴歸案子本身,至於他本身幹過些可能不乾淨的事兒,不如留給派出所去追查,也讓花了力氣的基層同事喝口湯。
當然,必要的壓力,還是必須得施加給他的,不過那是袁友衝的任務,和自己沒有關係。
因此,他便打算釋放個訊號,順著裴真華的話追問到:“收購這些東西,你花了多少錢?”
見他僅僅只是問這事兒,而沒問為什麼沒追究物品來源等對自己而言比較敏感、排斥的問題,裴真華果然微微鬆了口氣,說:
“沒花多少,他提出的價位就三萬——這說明他要麼真急用錢,要麼就完全不瞭解這些東西的價值,是個徹頭徹尾的外行。所以,我就壓了下價,最後一萬二全收。”
“好傢伙,”於辰咋舌:“這堆東西如果全能賣出去,你少說也能賺個十來萬吧?”
“問題是,不一定能賣出去啊。”裴真華更加鬆鬆:“我都想過,電腦應該還是好賣,但那些拍照的東西,搞不好只能掛租賃網……”
袁友衝忽然出聲:“你就沒想過這些東西的來源問題?”
裴真華彷彿被人掐住了喉嚨,下邊的話戛然而止。
於袁倆這麼一放一收,對他而言太難受了,還不如不斷的施加壓力呢。
袁友衝頓了幾秒,又接著說:“買下這些東西,要花的錢可不少,尤其電腦,這個牌子今年的旗艦,二手摺價少說也是三萬,再加上那些攝影裝置,遠不止這個數了,再缺錢,也不可能這麼賣。”
“他只可能是你口中的外行,完全不瞭解這些東西的價值,知道它們不便宜,但不知道究竟有多貴。室溫,連價格都不清楚的外行,難道會去買這些東西嗎?”
裴真華已經猜到袁友衝接下來要說什麼了。不僅如此,由於袁友衝說的話比較多,趁著這麼點時間,他心情已經平復下來了一些,還靈機一動想到了對策。
因此,他立馬搶著說:“話不能這麼說啊,我就是做這個生意的,我願意買,他願意賣,有沒有強迫什麼,就是正常的交易而已,這不犯法……”
“抱歉,這還真犯法。”袁友衝嘴角微微勾起,但聲音更冷了幾分:“明知道東西來路不正,卻仍舊幫助犯罪嫌疑人銷贓的,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裴真華又急了,趕忙辯解:“我……我不知……”
“知不知道,你說了不算。”袁友衝掐滅菸頭,身子微微前傾:“我們判斷犯罪動機,並不以嫌疑人的口頭敘述為準,而是看客觀事實。”
“剛剛你已經親口承認,你查過這些東西的價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