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空罪亦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八章 兵困焉耆,連線天堂的紐帶,心空罪亦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厥人猝不及防,瞬間便有近半跌落馬下,其餘見勢不妙,便慌忙勒馬朝西狂奔而去。
正當咥運坐上龍椅,瞅著面前幾個花兒般的姑娘,口咽饞水,沾沾自喜之際,就聽有人惶恐來報:“漢人已經打到了城下!”
咥運這一驚真是非同小可,只見他被蛇咬般從龍椅蹦起,先是目光僵愣的靜了一下,繼而,像猛然被冰水激過似的,疾忙衝出王宮,爬上馬背,便朝城門飛奔而去。
城下兩箭之外,已經有人安營紮寨,城門前用石塊和木板構成了掩體,後面弓箭如林,刀槍閃爍,展示著城門已被牢牢堵死。
驚魂未定的咥運趴在牆垛審視一番,又踮腳朝南瞅了一會,便一臉迷茫的轉向了南方遠處。
按照事先和李暉的約定,契苾何力將突厥人像狼攆牛群般,一直趕進了鐵門關,又在關前駐紮兩千兵馬堵住關口,這才率軍返回焉耆。
上萬人馬駐紮在焉耆王城周圍,就像給王城又增加了道密實的軟牆。
周邊小城,本就在大唐設定安西四鎮,由安西府統轄焉耆期間,備有大唐旗幟。
現在見上萬人馬圍困王城,突厥人又被攆走,便都識相的紛紛在牆頭豎起了大唐龍旗,並主動送來牛羊糧食,慰勞大軍。
在冷兵器時代,強攻城池是死傷最為嚴重的戰鬥,加之李暉又非常清楚焉耆城頭強弩的厲害,所以,主張斷其後路,只圍不攻的策略,目的還是為了減少傷亡。
咥運深知石崖關隘和孔雀河天險的重要,所以,便幾乎把所有突厥精銳都壓了上去,見王城被圍,而城外的勇士們又不見回來,知道他們不是被殺,就是攆到了西邊。
不管援軍是否能來或是啥時能到,咥運都要首先安撫住城內貴族,不然,援軍未到,自己可能先就掉了腦袋。
於是,拿出孔明獨演空城計的心態,召集王宮大臣,信心滿滿的說了些:求救訊號已發出,不日可汗便派大軍馳援,草原人必勝,之類連他自己都恍惚的鬼話。
本就對於統治者麻木不仁的焉耆貴族,也只有垂頭不語,神情木訥的聽著,心裡都在暗暗嘀咕:援軍不來更好,我們又有了乾孃,若援軍打退漢人,我們就繼續跟著後孃,反正焉耆城歷來就沒少過娘。
契苾何力是位久經沙場又曾兩度征戰過西域的老將,因此,他心裡非常清楚,儘管自己已經將焉耆王城圍得水洩不通,但只要堵不住西頭,就會有被賀魯西來人馬攻擊的危險。
儘管在鐵門關外留守了兵將,那也只能是做給守關的突厥人看,要是賀魯從龜茲出兵,同時從鐵門關內再殺出一支人馬,駐守在那裡的官軍若不掉頭就跑,也只能是螳臂當車。
屆時,官軍便會陷入來自城外城內兩股人馬的夾擊,因此,他同意李暉的想法,儘快拿下鐵門關,徹底堵死突厥援軍,讓焉耆王城在絕望中作出堅守或是妥協的選擇。
前回書說過,賀魯在完成了逐步控制駕馭山南諸國的計劃後,桑吉就設計將自己的人馬安插在了鐵門關內。
在賀魯自稱沙缽羅可汗的西風還未飄進鐵門關時,桑吉就藉故殺了守關將領,強驅士兵隨同西進大軍深入天山西段,而由自己加派精兵駐守鐵門關,自此,整個天山南北就完全不見了大唐的旗幟。
然而,鐵門關南北兩端均是山體斷裂形成的天然隘口,真可謂是:一將守道,萬夫莫過。
並且,關內茫茫大山縱橫交錯,懸石密林比比皆是,只有一條舒緩的河流,向人們展示著行進的方向。
要想拿下鐵門關,勢必登天還難。
上次奪關,是李暉冒充突厥人僥倖得逞,這次若是還要故伎重演,怕是很難。
李暉雖然請了命,但心裡卻一點都沒底,先不說自己的那套把戲,早就當著突厥人的面演過多次,就上次隨賀魯征戰山北時,幾乎天天與桑吉手下混在一起喝酒吃肉,守關將士中,難免有認得自己的人,因此,帶兵混入,就如同是羊入虎口。
考慮再三,李暉還是將所率一千兵馬留在鐵門關外,自己只帶十幾個隨從,裝扮成商人模樣,去了距鐵門關二十里外的尉梨城(今新疆庫爾勒市)。
尉梨城雖然也倒向突厥人,接受著賀魯“保護”,但東北十里外的塔什店卻有雪狼的駝店。
駝店掌櫃錢四是個精明能幹的中年人,也是當年敬軒從苦水裡撈出來的漢族人。
見好久都沒閃過面的大少爺突然駕到,便知有要事發生。
於是,少了點虛套殷勤,多了些警覺小心,直接便將李暉等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