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之澤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7章 無繩已在簷下取 有鞍就在祠裡送,超級莊園主,玉之澤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漁翁將船靠了岸,言:“是取經人,請上船。”
三藏法師和馬上了船,悟空拿著行囊也上了船,漁翁便將船劃過了澗水,停於對岸。
三藏法師上岸,從行囊中拿出錢來欲謝,老漁翁言:“不須錢,不須錢。”言已,其將船劃去,便不見了。
三藏法師言:“真忠厚良善人也。”悟空言:“師父不知,卻瞞不過我老孫的火眼金睛。他非老漁翁,而是此處山神所化,度我師徒過澗怎會拿錢。”三藏法師聽了這話,卻是半信半疑,也不知悟空所言是真是假。
上得岸來,三藏法師跨上馬,悟空拿著行囊於後跟著,又朝前去。天『色』將晚,暮光漸濃。正是,淡雲在空,月光微蒙。落日已隱霜又起,裹身透衣吹寒風。煙水只伴孤鳥飛,晚霞明亮遠山頂。林中聲吼千樹動,嶺上嘯唳猿禽驚。千山之徑不見人,萬里歸舟將岸停。這卻是寒風透衣,好不難受,三藏法師急尋個宿處,也好避避這冷。
正前方有個莊院,看上去齊齊整整像是個人家模樣。三藏法師催馬而前,悟空隨之而前。
將至院門前,三藏法師下馬,言:“也不知這人家中留不留得宿。”悟空言:“師父想是眼不濟事,這分明是個寺宇,你看這房上並沒有飛魚穩獸脊。”
說著話,已至門前,三藏法師看這院門之上,有著幾個大字。
這幾個大字寫著:里社祠。他知悟空說得對,這正是個寺宇庵院。門卻是開著,三藏法師便入了門,悟空拿著行李,拽著馬也跟了進去。
院內有個老者見三藏法師進來,忙上來迎接,言:“師父從何方來?”三藏法師言:“貧僧從東土大唐來,去西天如來佛祖前取經。”老者便言:“是個取經的聖僧,請入大堂內坐。”
三藏法師進了堂內,老者讓童子上前獻茶,悟空也進來坐下。喝了茶,三藏法師問:“不知這個廟裡所供的是何仙佛?為何名字是里社祠。”
“這廟裡所供者也非天上仙佛,只是這處土神。只因我等希望這方土神能保佑我們鄉鄰風調雨順,有個好收成,故而起了這個祠。”三藏法師聞言,覺新奇而言之:“此與我大唐國卻有不同。常聽人言,離家三五里,別是一規矩,此言果不虛也。”
二人正在談話,悟空卻吃了茶便出來,到院子中尋個繩子繫馬。見簷下有個晾衣繩子,他便取了來系在馬腳上。
房內老者見了,便出來言:“這馬是健馬,只是不知你從何處得來?平常人家斷不會有這等馬,豈非偷來者?”悟空言:“你這老者太不會說話,這是我師傅的代步之馬,你怎敢言是偷來者?我師徒兩個本是去西天取經者,怎會做這偷馬之事?”老者言:“若非偷來,為何連個鞍轡也無?就連個韁繩也看不到。”三藏法師言:“老丈莫惱,這我徒兒脾氣自來急躁,說話也直。這馬實非偷來者,卻是條澗龍所化。”
老者聞言驚異,言:“此馬是龍所化者?師父莫不是在說笑。”
三藏法師言:“此言不假。我本有代步之馬,只因過鷹愁澗為這澗中所伏之龍所食之,又多承菩薩點化,讓這澗中龍化為坐騎,馱我去西天取經,我方得此神異龍馬。只因這龍吞食我代步之馬,便連鞍轡也吃了,便沒了鞍韉籠轡。”
這個里社祠老者聞言,便言:“我只是說笑,不想尊徒便當了真。長老莫怪,這是我年輕時脾氣,至此亦不曾改也。想我小時家中境況尚好,好說笑,也好遊玩,也曾買了養了幾匹駿馬在家中。只是因遭無妄之災,連年屯邅,將個家當弄得罄盡,我也沒落得個好下梢,便在這廟裡做了廟祝。承蒙村中施主家施捨,我募化得資糧過日子。”
三藏法師聞言,亦為這祠中老者之遇感嘆。老者又言:“我有副鞍韉,是小時置辦下,縱落得這般地步,我也沒捨得賣於他人。師父是去西天取經之聖僧,菩薩尚且助之,我亦自當助你。若師父不嫌,可將這藏這副鞍韉拿了去用。”
三藏法師謙讓再三,又是稱謝,老者自入裡將鞍韉拿了出來。卻是副好鞍韉,雕鞍玉轡寶凳絲韁,看得三藏法師好生歡喜。悟空將鞍韉拿了來,在院中龍馬身上試了試,卻似為這馬所作般,再合適不過。
悟空與三藏法師在里社祠中歇息一夜,次日離開,悟空扶三藏法師上馬,里社祠老者又將一個虎筋梢、香藤柄挽手送與三藏法師。法師自是感謝,將下馬忽見老者已隱。又轉身,便連整個里社祠也具不見了,三藏法師極是驚訝。
空中傳來聲音:“我是這方落伽山山神,受了菩薩所差來送鞍轡,有簡慢之處聖僧莫怪。”言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