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周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8章 滅亡之因,帝王系統之明末爭霸,醉周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心中一句話卻不吐不快,“陛下,主子曾經對我說過,陛下少年天子,心比天高,卻不懂君為舟,水為百姓的道理。
多少賦稅加重到百姓五糧吃飯,不得已揭竿而起的時候,天下已經不在是大明的了!
還有陛下您沒有出宮去,剛才看著整齊一致的大順軍的時候,兩旁的百姓紛紛簞食迎接,見到最前面的李自成倒地便磕頭。
所以哪怕陛下以後能夠選賢任能,知人善任,也不可能中興大明,畢竟他要面對的敵人不僅僅是皇太極李自成還有那滿朝的文物大臣。”
崇禎的性格缺陷太大,太過急躁,而且疑心病特別重。
用四個字來說他刻薄寡恩,也就是說對手下人要求嚴厲,恩惠到是少。
而且他急於立功,根本做不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跟著一眾諂媚的官員和監軍太監在後面不斷的對抗著前線自己陣營的良將。
也就是說崇禎幫不了忙,反而能幫很大的幫忙。
在事情失敗後一出手就推給被人,畢竟崇禎感覺自己的臉面還是很大的。
當然這種事情不願承擔責任,喜歡推責於臣下。
正是如此多的缺點,使得滿朝的的文武大臣風聲鶴唳,沒有一個真話,大部分人都在互相推諉,爭權奪利,內憂外患如此!
崇禎能苦撐十年落到如此境地,還可以說此人還是有點本事的。
崇禎正在氣頭上,自然聽不進去。
可一旁的周後卻十分驚訝的看著曹化淳,雖然知道他有學問,是個難得全才的文武太監,可是現在,自己又能說什麼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