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未央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3章 棉毛紡織,最強羅成之橫掃天下,花落未央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胡巴等人的反應,羅成皆是看在眼中。

但能夠見眾人皆如此重視此物,他也是為之高興,畢竟這都是他一手促成的。

科技的發展並非一時一日之事,而是需要長此以往的堅持。如果能夠培養出一批科研人員,對大夏的發展來說,好處不言而喻。

解決完這茬子事情,羅成便是將主導權交還給胡巴等人。蒸汽機如果能夠量產,那羅成的許多計劃都能夠實施起來。

無論是開礦還是眾多工業的自動化,減少了人力的耗費。同時讓更多的自由勞動力能夠投入其他的工作之中,促進大夏的發展。

隨著一統之後,朝廷的特意推廣,土豆早就種在了大夏的天南海北。就算受限於環境,產量受到了一定賢侄,也比之前好得多。

可以說當今的大夏,已經比前朝好了無數倍,最起碼大家都能吃飽了。不會因為飢餓而死,更不會因為災荒生亂。

哪怕是隋文帝時期,百姓的日子也未必好過,因為在發生災禍時,文帝也不願將倉庫之中的糧食拿出來,最終都留給了各路反王。

這種節儉的性格在有時候是好事,但更多時候卻是壞事。若是不能讓百姓生活安定,天下如何能夠安定下來呢?

只要能夠穩住民心,就算羅成三番五次的帶兵出征四方也是沒有問題的。主動權皆在朝廷手中,就由不得地方勢力作亂。

解決了工坊的問題,羅成放下心來。

見胡巴等人再度投入工作之中,羅成也是離開。

……

自從討平突厥以來,雙方關係越發緊密。乃至於有眾多貿易,草原上的牛羊賣進大夏,大夏的絲綢瓷器茶葉之類往外輸出。

實際上隨著商路的開闢,胡父早就將這些東西賣到了西域。無論是原有的絲綢之類,還是斷腸酒等燕雲特產,都是暢銷至極的好東西。

在草原之上,牛羊是尋常貨物,除此之外,還有數量眾多的羊毛也算是商品。這些東西都隨著商業貿易進入了大夏,包括夏京城中。

正是因為羅成親眼所見,才會突發奇想。

羊毛有很多,但真正能夠發揮作用的卻不多,因為如今的紡織技術,根本就應付不了羊毛。可以說是條件有限,但還是讓人覺得可惜。

自古以來,中國的絲織業便是無比的發達,絲綢無論是在西域還是地中海地區都是極其難得的奢侈品,無人能夠在這方面超越華夏。

若是能夠透過自己改變這一現狀,在避免資源浪費的同時,也改善百姓的生活方式,自不失為一件好事,羅成深以為然。

除了羊毛之外,羅成還想到了棉布,這個日後隨處可見的東西,如今卻顯得很是稀奇。倒不是說沒有棉花存在,只是技術不夠而已。

在很久以前,華夏便有著種植棉花的歷史了,只是因為技術所限,沒有真正發展。知道唐朝之後,才開始走進人們視野中。

最讓後人熟知的,莫過於元朝的黃道婆改良紡織技術了。讓棉花的紡織效率大大提升,也是讓其進入千家萬戶,甚至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麻的地位。

要知道麻可是從古至今極其重要的存在,因為絲綢太過貴重,不是所有人都消費得起的。絕大部分人都在使用麻布為衣。

因此羅成的目的就是這個,必須想辦法將棉毛紡織技術整出來。除了改善生活之外,更能夠促進技術的革新,推動社會發展。

如果棉毛紡織技術出現,那此前的絲綢紡織工匠總不能繼續固守不變了吧。他們也必須做出提升和改進,否則豈不是要落後於人?

決定之後,羅成便是找來胡父,令其尋找一批紡織工匠。雖然北方的絲織業不算太過發達,但找出些工匠還是沒有問題。

如今的胡父已經不是此前那個商人了,在大夏建國之後他便已經入朝為官。只是管理的方面還是同商業息息相關,擁有著不小職權。

胡父本就是個知道進退的人,他雖然不清楚羅成要這玩意有什麼用,卻並沒有違背,而是老老實實的給羅成找人去了。

耗費了一日多時間,胡父便是完成任務,這樣的速度自是令人滿意。實際上羅成也趁著這段時間,讓人造了幾樣工具出來。

想要進行棉毛紡織,自然是少不了用上一些專門的工具。只有採用合理技術,才能達到羅成想要的效果,這點毋庸置疑。

其實紡織業的技術,很長一段時間都停留在手工上面。乃至於耗費許多人力物力,自然而然的效率低下,層層疊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毒士子

石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