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未央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6章 一觸即發,最強羅成之橫掃天下,花落未央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羅成率領大軍前行,很快便是靠近了高昌城所在。
李淵因為意圖同羅成決一死戰的緣故,路途之中並未發生太多的阻礙。
雙方征戰本來就不是一時之事,稱得上由來已久。這麼長時間的恩怨,便要在此刻開解,無論勝負如何,李淵都絕不後悔。
實際上這件事再拖延下去也沒有意思,如果此番再敗給了羅成,再敗給了大夏。無疑是說明李唐根本就不是對手,那他們堅持又是為了什麼呢?
如果李淵不是想要實現心中野望,意圖東山再起,重新席捲中原,他絕對不會在西域奔忙,建立起如今的李唐。
正因為李淵還有著目標,還有著野望,他才能夠堅持到現在。可是事實告訴他,哪怕自己已經擁有一定實力,可在大夏面前依舊不值一提。
這樣的打擊當然令人不甘,可是事已至此多說無益了。李淵能夠做的,就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用一戰來證明自己。
其實像李淵這般,人生起起伏伏,許多事情已經看淡了。過多的爭端沒有意思,如果不能成就霸業,這些只是笑話罷了。
後人對自己的評價,恐怕也只是羅成的墊腳石。他的存在就是為了讓他人證明自己,這是個多麼諷刺的笑話啊,令人心中苦澀。
所以此刻的李淵才會最終下定決心,他在聚集自己所用的力量。在面對羅成的時候,證明他們李唐並非能夠隨意拿捏,亦揚心中之氣。
李世民很是聰慧,而且很瞭解李淵,他知曉自己父親的想法。既然李淵想要這麼做,他也沒有表露反對的意見,父子之間不過同生共死。
其實李世民也想要證明自己,他這個年紀並不看重權勢。畢竟李淵因為追求權勢,最終落得流落他鄉的下場,並非好事啊。
可接二連三的被羅成擊敗,李世民自然而然的被激起了好勝心。他想要光明磊落的勝過羅成一次,最起碼要證明自己。
可是從始至終,李世民都沒有成功。雖然羅成並不比他大多少,可是最終結果卻沒有改變。羅成的強勢,讓人難以想象。
李元霸無法在武力上勝過羅成,自己同樣無法在用兵上超越羅成。他從來就只是一個手下敗將,與其繼續垂死掙扎,還不如再戰一場。
西域這塊地方,其實很廣闊,除了這些小國,還是臨近的大國。可是這樣的後退能夠持續多久,完全就是沒有意義的。
高昌城是李淵進入西域之後,佔據的第一塊地盤。諸事皆從這裡開始,那也就讓所有從這裡結束,李世民不再擔憂,反倒是變得坦然。
整個西域的力量,無疑是強大的,在李淵的徵召之下,最終調集了三十萬大軍於高昌城外。整個西域也從來沒有發生這麼大規模的戰鬥。
其實李淵並不指望這三十萬大軍能夠有多大效用,如此徵召來的兵馬,濫竽充數的有很多。可都到這個份上了,拉出來壯壯聲勢還是不錯的。
在驍龍軍面前,軍隊的數量並沒有什麼作用,人多人少也都是橫推過來。這樣恐怖的戰力,與其費心精挑細選,還不如將範圍放大。
李世民在李淵之前,拱手說道:“父皇,三十萬大軍調遣完畢,隨時可以開戰。方才斥候亦傳來訊息,敵軍不日將抵達高昌。”
看了看李世民,李淵釋然笑道:“這一日終於是來了啊,朕其實一直都在想,當初長安城戰敗,吾等出走西域,究竟是為了什麼?”
“難道我等父子就這般貪生怕死嗎?恐怕也不然,更多的還是想要爭一口氣。所以我等才會在此開擴各境疆域,意圖有朝一日再打回去。”
“可是現在看來,朕還是想太多了,在大夏兵鋒之前,我等根本不值一提。先前燕雲覆滅長安,如今大夏覆滅高昌,當真是往來不絕。”
李淵笑得很是坦然,也表現輕鬆的說道,可是李世民知曉其心中並沒有那麼輕鬆。基業一朝覆滅,辛苦付諸東流,這是最後的選擇。
望著李淵,李世民鄭重拱手,說道:“此番一戰,兒臣亦將隨父皇同生共死。哪怕殺至最後一兵一卒,也絕不投降。”
李淵輕輕點頭,他們手中明明還有三十萬大軍,卻宛如陷入絕境,百人面對百萬大軍一般。可實際上情況相差不多,大夏的戰力不能用數量來估計。
也只有正視雙方的差距,李淵才能夠真正坦然的面對這件事。他沒有猶豫和擔憂,或許將要面對死亡,卻沒有急切。
就這樣,父子二人平淡的交流中,羅成帶領大軍抵達了高昌城外。
毋庸置疑,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