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未央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97章 詩會募才,最強羅成之橫掃天下,花落未央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等後面羅氏興起,哪怕崔氏想要去投資也來不及了。
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來得合適?
若是崔氏此前便同羅家有了來往,何至於現在處境這般尷尬?
但眾人依舊沒有私心,便是問道:“若是不齊公不願出面,可有何提點之言,最起碼稍緩我崔氏如今困境,亦為不差。”
崔民壽捋了捋鬍鬚,微微點頭道:“若說這個,吾父倒是曾有所言。既然如今朝廷喜用科舉,那我等便招募天下賢才,亦為我崔氏助力。”
大家都是聰明人,一聽也都明白了,無非是用權財籠絡他人。在雙方建立聯絡的同時,也讓他人為崔氏所用,雙方各有所得。
這倒是個不錯的方法,畢竟這樣也不會對崔氏造成多大影響。而只要上了崔氏的船,再想要離開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便在眾人沉吟思索的同時,一個約摸二十歲左右的青年環顧身側,拱手說道:“啟稟父親,若真以此策,孩兒倒是有個想法。”
這青年名為崔敦禮,乃是崔民壽之子,自幼十分聰慧。聽得崔敦禮所言,崔民壽亦是恍然問道:“元禮你有何言,但說無妨。”
崔敦禮輕輕點頭,說道:“既我崔氏要招募賢才,不如就在這博陵之中,開設論才之會,讓河北群英齊至,比較詩文及策論,擇其優者撫之。”
崔民壽還沒有說話,崔民幹便是有些驚喜,朗聲說道:“賢侄果然機智,如此一來,河北英傑悉入我崔氏囊中矣,豈不妙哉?”
“到時候再以女妻之,這些賢才便算是我崔氏之人了。有良才在手,哪怕是科舉之制又能如何,難道族中還會無人呼?”崔民幹大笑道。
崔民壽顯然也很滿意,淡淡點頭道:“此策確實有其可行之處,畢竟我崔氏威望由來已久,興辦區區一詩會自然沒有多大問題。”
眾人相視一眼,亦是覺得可行,此事就此議定。
崔氏的行動速度還是極快的,他們分向各郡傳出訊息。欲在博陵開設詩會,只要有賢才之人,大可前往參與,嶄露鋒芒。
只要才學能夠名列前茅,便可娶崔氏女,為崔氏所扶持。到時候頂著崔氏的明天,無論到哪裡都是響噹噹的了。
畢竟如今世家的影響力還是極大,尤其是崔氏這樣計程車卒,傳承已有叔伯上千年,乃是昔日齊國姜氏演變而來,真正的歷史悠久。
這樣的大家族說話,還是和有信服力的,若是能夠得到崔氏扶持,幾乎就是一步登天了,比起到朝廷擔任官職還要直接一些。
畢竟想入仕為官,除了科舉考試還有其他許多的步驟。最終也未必能夠得到什麼好差事,說不定就得從基層幹起,哪裡有做崔氏的姻親來得直接。
因此得到這個訊息,幾乎大半個河北的青年才學之輩都開始嗷嗷叫了。這可是大好的機會,朝廷的科舉三年才一次,下次還得等個兩年時間。
但崔氏開設詩會,且最後招親的機會,可是少之又少的。若是錯過了此次,日後著實是難得,大丈夫生於世間,就該揚名立萬。
尤其是那些寒門學子,他們本來就是想要透過讀書光宗耀祖。若是能夠和崔氏搭上關係,無疑能夠讓他們的過程輕鬆許多。
若是同為世族的各家,自然不會因此太過動容,實際上他們各家本來就有著姻親來往。平日裡關係也算緊密,此刻多少也能猜測到崔氏的用意。
總而言之,崔氏這番舉動,不只是讓民間震動,哪怕是此間官署同樣驚訝。他們很清楚崔氏在此間代表了什麼,他們的一舉一動都關係不小。
就像是皇室於大夏一般,他們的命令傳出,天下亦是遵從。而崔氏在河北,就算沒有土皇帝那麼恐怖,也絕對是影響力超乎想象。
但地方官府顯然做不了什麼,他們還不敢貿然去動這些世族。因為這麼多年來,河北早就和這些家族緊密聯絡在一起。
可以很直接的說,如果直接動這些世族,河北必然生亂。到了那個時候,就不是小小的地方官能夠承受得起,必須得有皇室命令才行。
但讓官署鬆了口氣的是,朝廷已然派人傳來訊息,將有欽差來巡察地方。待欽差到了,就無需他們這般擔心,畢竟有其他人擔著。
……
而此間,作為朝廷欽差的羅成,正帶著姚平同五十驍龍軍慢悠悠的趕路。河北離夏京又不遠,根本不需要太過著急。
而且在路上可以發現許多他並不瞭解的東西,若不提前準備,恐怕日後就得被矇混過去了。想要知道民生之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