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
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部分,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是願意和我們合作的。”赫伯特笑了笑說道。
“至於你提到的昔蘭尼加和的黎波里,我覺得由奧地利聯手義大利一起行動更好一些,兩國都屬於地中海國家,在北非獲得一些領地再正常不過了,無論英國還是法國都不會有什麼想法。”
“這倒是個拉近三國同盟關係的好主意,想來有我們的支援,克利斯皮首相一定會大幹一場的。”
“呵呵,到了羅馬再具體商議吧,沒準義大利人還能給我們一個小小的驚喜呢。”說完後,威廉活動了活動身體,返回艙內。
…………………………………………
說下義大利的地區組成:皮埃蒙特是義大利西北部,都靈周邊地區;往東是倫巴第,首府是米蘭;再往東就是威尼斯。這三個地區合起來稱為北義大利。往南是佛羅倫薩和帕爾馬等文藝復興時代的城邦,面積不大稱為中義大利。再往南則是羅馬,羅馬以南是那不勒斯王國,面積很大,但經濟落後。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合起來叫做兩西西里王國。
第一百一十四章 義大利
威廉抵達羅馬後,首先前往梵蒂岡拜會了教宗利奧十三世,為此惹得義大利國王翁貝託十分不滿,不過威廉卻絲毫不以為意,這就是強者的權力。
利奧十三世是第一個非貴族的資產階級教皇(1878-1903),原名阿基諾佩契,生於羅馬南部山區的一箇中上等家庭。1843年,作為教皇格列高列十六世的全權代表,總領主教銜派駐布魯塞爾,他曾訪問過科隆、倫敦和巴黎,對歐洲的工業化和議會制度有所瞭解。1846年在佩魯賈教區任主教。1853年任樞機主教,繼續在佩魯賈教區任職,1877年前往教廷,任事務長,開放梵蒂岡珍藏,鼓勵研究聖經。1878年2月任教皇,他是梵蒂岡喪失教皇國以後當選的第一位教皇。
他在擔任教皇的25年裡,竭盡全力企圖恢復教皇國,他曾向俾士麥、約瑟夫一世,甚至法國的第三共和國尋求幫助一起反對義大利。利奧十三世曾60次正式抗議義大利對教會的掠奪,直到20世紀他還堅持要求義大利天主教信徒執行“不參政”的政策(可見義大利人不愛國是有原因的)。
儘管利奧十三世利用其他國家企圖恢復教皇國的努力完全失敗了,但是他的確為羅馬教廷贏得了新的道德影響力。1903年利奧十三世去世時,義大利和羅馬教廷之間的“羅馬問題”已不再是人們熱情關注的問題。
不過此時的利奧十三世還正在忙著恢復“教皇國”的興頭上,為此他對威廉這個新教皇帝也表現出最大的尊崇,當威廉提到德國政府在過去十年中在西部地區打壓天主教勢力,並和梵蒂岡敵對時,這位慈祥的老人直接擺擺手,說道:“往事都已經不記得了。”
對於教宗再三提出的幫助恢復教皇國的要求,威廉雖然沒有明確表示支援,但是話裡話外留下了活口。
威廉表示,作為天主教世界最高的兩位世俗領袖,如果約瑟夫皇帝和新晉登基的菲利普國王願意就此採取行動的話,那麼德國一定會重新考慮此事。
教宗對於威廉的答覆感到滿意,因為俾斯麥時代的德國政府歷來是明確維護義大利的統一,而阻止恢復教皇國的。
結束了對梵蒂岡的訪問後,威廉乘坐義大利國王的御用馬車來到位於羅馬市西郊的奎里納爾宮。這座宮殿坐落於羅馬七丘之一奎利那雷山,1871年羅馬併入義大利王國後,這座原本是教宗的宮殿被改為國王的王宮。
翁貝託國王在克利斯皮首相的陪同下,以最隆重的方式歡迎威廉到來。這些在威廉看來自然是應該的,如果對於他這位能決定義大利命運的人還禮數不周的話,那反倒奇怪了。
在會客廳落座後,翁貝託國王首先對於義大利政府未能在法國對德宣戰的第一時間給於友邦以支援而表示歉意,他說道:“這絕對是一起不應該發生的政治事故,而最主要的肇事者焦利蒂首相已經因此而被議會趕下了臺。”
“陛下多慮了,以我國陸軍的實力在一段時期內防禦法國的進攻還是沒問題的。所以,雖然貴國參戰略晚,不過並不影響最終的結果。我代表全體德國人民對於陛下和義大利人民在最關鍵的時刻給於軍事上的全力支援表示忠心的感謝。”威廉十分客氣的回答道。
隨後,克利斯皮首相主動提出希望能和德國續簽三國同盟條約,並且還暗示他為了協調蒂羅爾-威尼斯鐵路的事情,向國內的親英派勢力做出了很大讓步。
對此,赫伯特自然是代表威廉感謝一番,不過隨即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