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赫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2章 月光奏鳴曲,帝國巨星,樓下赫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廖遠會演奏《戰爭狂想曲》嗎?
當然不會。
這可是古典樂比賽,《戰爭狂想曲》說到底夾帶一些流行元素,如果是初賽、海選賽或淘汰賽時,面對一般的對手,他或許還會任性的彈奏一兩曲流行樂。
但在這關鍵時刻,他可不會去做掉鏈子的事情。
任性或許是一種個性,但過了頭就變成了愚蠢。
肖恩下臺後,在人們的矚目中,廖遠站起身來,向林微音等人露出自信的笑容,然後便是一步一步,登上了演奏的舞臺。
看著老師的步伐,吳迪心裡忽然有些明悟。
在此之前,他參與過許多比賽,每一次演奏都會迫不及待的上場,彷彿從選手席到舞臺的這段路程非常讓人不適。
但今天,他忽然發現,不管是肖恩還是此刻的老師,在這段路程中,都是不疾不徐。
每一步,都彷彿飽含深意,慎重而莊嚴。
吳迪仔細的觀察著老師的姿態,內心不自覺的開始模仿。
與此同時,他發現,看起來輕鬆無比的老師,從離開座位的那一刻起,雖然依然笑容滿面,但渾身的氣勢,卻像是乾柴遇到了烈火一般,一下子便點燃起來。
每一步都是蓄勢。
當廖遠走到了舞臺中央,向觀眾行紳士禮,並緩緩坐下的時候,那股氣勢,已經積攢到了頂峰。
所有人的目光都情不自禁被吸引。
整個大廳寂靜無聲。
人們的目光,隨著廖遠微微抬起的手指,而緩緩轉動。
彷彿凝固的畫面突然被烈焰擊碎。
下一刻,宛若風暴般迅疾卻有序的琴音撲面而來。
人們屏住了呼吸!
這是——貝多芬《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
即《月光奏鳴曲》之第三樂章!
磅礴卻精巧的結構與美妙的鋼琴性效果,再加上充實的音樂內容,讓這急風暴雨般的旋律中,包含著各種複雜的鋼琴技巧。
那音樂裡,有著一種巨大的憤懣情緒,以及,讓人震撼的高昂鬥志!
1796年,26歲的貝多芬,正處於創作和精力的巔峰時期。
但命運向他露出了猙獰的面孔,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就發現自己的聽力急劇下降,對於一位風華正茂,躊躇滿志的鋼琴家和音樂家來說,聽力的衰退不啻於世界末日。
但貝多芬進行了頑強的抗爭,並說出了那句傳送千古的名言:“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屈服。”
直到1801年,當他確信自己的耳疾無法醫治時,才把這件事情告訴他的朋友。
彼時,他還經歷著另外一種痛苦,即愛情的折磨。
那個階段,關於音樂家在月光下即興演奏的種種傳說非常盛行,著名的《月光奏鳴曲》也誕生於這個時期。
但觸動貝多芬創作的卻不是皎潔如水的月光,而是貝多芬與朱麗葉塔·圭查蒂第一次戀愛失敗後的痛苦心情。
這一年,31歲的貝多芬病情再一次加重,他的性格開始變得更加敏感而容易激動。
這時,一個充滿魅力的姑娘朱麗葉塔·圭查蒂闖入了他的生活,雙方彼此都有著極大的好感,於是很快便展開了一段熱戀生活,《月光奏鳴曲》中的第一樂章,便是完美展現了這段愛情的美好。
但是這段愛情不僅沒有結果,反而深深地傷害了貝多芬。
朱麗葉塔是伯爵的女兒,她比貝多芬小14歲,兩人雖然真誠相愛,但因為門第的鴻溝,又迫使兩人分手。
到1802年初,她已另外愛上了羅伯爾?哈倫堡伯爵,並在家庭的驅使下於1803年和他結了婚。
貝多芬在遭受這一沉重打擊之後,把由封建等級制度造成的內心痛苦和強烈悲憤,全部傾瀉在這首感情激切、熾熱的鋼琴曲中。
所以,這首曲子是獻給朱麗葉塔的,並非如小學課本里描述的那樣偶遇盲姑娘云云。
貝多芬當時正被耳聾折磨著,而這段失戀則進一步把他推向死亡的邊緣。
這段感情的打擊徹底摧殘了貝多芬的心靈,狂亂的情緒甚至有把他毀滅的危險。
但是貝多芬此後依然孤獨了生活了25年。
這期間,他創作出了無數偉大的作品,諸如《悲愴奏鳴曲》、《第一交響曲》至《第九交響曲》、《致愛麗絲》等等。
但最讓貝多芬耿耿於懷,孤獨終老的,卻是這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