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紅之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四章 本願寺血戰,超次元卡牌對決,真紅之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問題刃心也問了,可呂玲綺說打不贏,那就是真的打不贏了,這點刃心是深信不疑的。至於為什麼打不贏,刃心不會問這個問題。
只因這場戰鬥說到底是寺廟,也就是信仰扯上關係的東西,有很多事情說不準,而說來也奇怪,刃心的怒氣在這個時候竟然已經不知道什麼時候消得差不多了,也許是因為此行他還是有一些收穫的,當然也不是一些什麼光彩的事情就是了。
從織田進攻本願寺的角度來看,這不是一件好事情,但這件事情又作為一件已經發生且無法阻止的事件後,刃心也只有承認這種現狀的同時,那麼之後這件事情本身帶來的好處自然也就可以被刃心接受,要知道刃心現在這種“幸災樂禍”可不是臆想或者猜測,而是他在越前國實實在在碰到,這是他親身經歷,甚至都不是感同身受的事情。
即長期以來,以石山本願寺為核心的佛教勢力,以佛祖之名、建立佛教平等國家為名,四處插手別國政事,干預各地大名的內政,同時派遣僧侶在各地煽動一揆的發生。這就不是織田一家面對的問題,而是刃心,上杉,武田,甚至於北條以及當前其他戰國勢力也會面對的一個困擾,不同的也只是大小影響程度不同而已。
按說這種事情原本應該是各國大名無法忍受的事情,尤其是刃心,他最頭痛這種事情,卻無奈本願寺自身有著訓練有素的精銳僧兵,以及對整個戰國天下廣闊的影響,加上其自身大批囤積的財務、大量的糧草使本願寺實則上不是以寺廟,而是以一種大大名的身份存在,這自然就不能忍了。
比大名還要大的大大名,還是一群僧人,這豈不是反了天了,但就是這種情況下,又由於有各類原因,卻一直沒有大名出手解決這件事情,這自然是不到萬不得已,誰也不願意當這個出頭鳥來整治本願寺的原因。
因為這不僅需要極其強大的實力,同時也有很大的風險,對本願寺這種特殊勢力動刀,可想而知的就是在之後必定需要承受來自舉國上下的輿論壓力,加上一個鬧不好,有可能不但鎮壓不成,反而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所以為了保險起見,平時各地大名不願對本願寺出手,刃心當然也只有一忍再忍,由此類似這樣的普遍情況令本願寺更為肆無忌憚。
卻是直到今天,織田做到了這件事情,那麼僅從這件事情便已經可以看出織田如今在戰國的地位了,火燒比叡山這樣的事情也只有織田信長這樣的瘋子才能真的乾的出來,織田透過這件事情再一次向這個戰國天下證明了自己的鐵腕,櫻則相應的同樣向刃心傳達了一個特別的訊號:有些事情結束了,有些事情也開始了。但依然可以說,這件事情除了弊端之外,少有的令刃心大為痛快。
可痛快完了,接下來就是刃心需要面對的問題了,也就是接下來他應該怎麼面對織田這頭已經雄起的巨獸,上杉和武田這一次斗的兩敗俱傷,可以說是最壞的一個結局,耀光和上杉謙信戰前的考慮雖然不無問題,但還是有些婦人之仁,可以想象,上杉謙信的戰略還是偏向耀光個人傾向做出的一個保守讓步,即這個“以退為進”看似高明,實則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要是不客氣一些,這不過就是為了最後打退堂鼓找到的一個藉口。
也就是說,以上杉角度是可以做到所謂“旱澇保收”,並不能用常規的思路去理解,次元對決不是做生意,這種生死搏命的對決中沒有穩賺不賠的買賣。
上杉和武田對付織田,和上杉或者武田一個人對付織田,這兩者有區別嗎?
也許看起來是有些區別,畢竟一個是兩次機會,一個是一次,可在刃心看來都是一樣的,其實沒區別。
兩次機會也要打得過才算,在刃心看來,一次打不過,那麼兩次也大機率是打不過的,反之,一次打得過,何必需要兩次。加上這個兩次還是妥協的後果,上杉和武田現在都活了下來,可兩人無論是誰都再也沒有辦法達到最強的鼎盛狀態,完成刃心最初以上杉武田之合力,與織田一決雌雄的構想,刃心這一次可以說是有些看錯了人,這也許是他需要冷靜的地方。
刃心知道他輕易的相信上杉是錯誤的,但如果上杉都不值得他信任的話,那才是更加重大的一個錯誤,上杉無法信任,那說明刃心針對於上杉的選擇出了問題,這個後果可是無法想象,刃心對此一旦有質疑,那麼他的心裡還是很沒底的,只不過所幸這樣的質疑並沒有持續很久,尤其是在刃心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刃心不認為自己選錯了人,直到現在。
“啊!”
怒吼。
“啊……”
慘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