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1章 大明財政,大明都督,奔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魏忠賢如此上心出力,當然有他自己的目的,正所謂無利不起早,這也是人的本『性』,在他羽翼漸豐之時,拉一個強悍的『毛』文龍到自己的手下,也是互相幫襯。而更關鍵的是,他準備有事請求『毛』文龍。
在喝了幾杯酒之後,魏忠賢終於『露』出了自己的本來想法,藉著酒勁兒,透著憨厚和熱絡,魏忠賢探出身子,向『毛』文龍道:“上次馮世寶那個小崽子報上來,說的晉商八大家的事情,您的解決辦法非常好,但卻不詳細,能不能和老哥哥詳細的說道說道?”
來了,這才是今日魏忠賢宴請自己的真正原因,還不是一個錢字鬧的?
魏忠賢見『毛』文龍一臉恍然的樣子,立刻為自己辯解道:“老『毛』你也知道,現在咱們這個大明已經是風雨飄搖,主要爛在財政這一塊上。”
對於魏忠賢這樣大膽的評論,『毛』文龍深以為然,看來這全天下都在醉生夢死,除了自己以外,唯獨這個魏忠賢還算是明白。
其實大明的滅亡已經是遲早的事情,內憂外患,並不是整個大明滅亡的根本原因,滅亡大明的根子就在於已經徹底壞掉了的財政。當一個王朝沒有足夠的財政作為支撐,那麼他想做一些事情扭轉一下朝廷的命運,也是根本不能實現的,正所謂沒錢難辦事。
為了緩和財政危機,繼續對外採取強硬的手段,大明朝在未來不得不進行三大餉的徵收,因此讓北方的災害更加雪上加霜。
其實這個東西征收上來的數額,不過區區兩百萬而已,平均在大明每一畝土地上,不過是九厘銀子,折算成糧食,也不過是區區十左右斤,老百姓還是能夠承受的。但是這個東西卻為那些貪官酷吏的貪婪,找到了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層層加碼最終每畝地竟然最後達到了三兩銀子之多。
而士紳官吏家的土地不繳納,要轉嫁到百姓的頭上。佔據大明快一半的各地王爺的封地也不繳納,這也轉嫁到了百姓頭上。如此再加,就達到了恐怖的四兩多。
土地好年經,百姓不過出產一兩多點,結果賦稅已經達到了四兩多,這就『逼』迫的無數家庭走上了絕路,讓更多的百姓成為流民,不得不揭竿而起。
而事情反過來說,如果大明朝廷的財政寬裕,就可以將那些九邊的將士有口飯吃,讓他們不至於譁變,成為未來叛軍的主力,假如大明財政寬裕,就可以減免西北的財稅,讓百姓得到喘息,假如大明財政寬裕——反正最終就是一個字,窮。
魏忠賢就痛苦的解釋:“現在東面用兵,孫師傅和袁崇煥,要搞什麼嗯——徐徐推進築壘政策。辦法我不說好壞,但的確那東西太費錢了,上個月剛剛執行的時候,張口就向朝廷要500萬銀子,而我們小小的未來信王給孫成忠提出了一個用遼人治遼人的辦法,孫師傅也深以為然,就拋棄了原先已經有的兵馬將士,在遼東的難民裡招募新兵,更要用騎兵對騎兵,在蒙古大肆買馬。就這一筆費用,又要了100萬,再加上林林總總的,就在這上半年的時候,投到遼東去的銀子就達到了七八百萬,這真是一個無底洞。”
當然,這七八百萬是孫師傅報上來的,而實際拿出去的,也不過三百萬。但這三百萬就已經是天啟窮其所有了。
魏忠賢就繼續抱怨:“而戶部根本現在就沒有錢,怎麼辦呢,就那一次次伸手向內帑要錢,咱們皇上還就這個『性』子,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只要外面一要,萬歲爺的金口一開,我掌握的銀子就如流水一樣的往外淌,我是天不生錢,地不長錢,眼看著老本就要花光了。”然後還不忘恨恨的埋怨一句:“那幫文官真可恨,就好像天下就是皇上家的似的,什麼事情都要皇上『操』心,什麼事情都要皇上拿錢,就好像是天經地義。”
面對這個已經喝得微醺,實際是已經被錢『逼』的走投無路的魏忠賢,說出來的有些大逆不道的話,『毛』文龍只能將他打住:“我說老魏,你別胡說八道,這天下本來就是皇上的,你再這麼胡言『亂』語下去,被人抓住了把柄,你就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被『毛』文龍這麼一提醒,魏忠賢也覺得自己失言了,於是打個哈哈:“這裡也沒有外人,都是自己的體己兄弟,也傳不出去的。”然後半開玩笑半認真的看了另外兩個人一眼:“假如說是傳出去,那也是在座的咱們幾個,我老魏要死之前,也會抓你幾個墊背,哈哈哈哈。”
三個人就連連點頭:“這都是體己話,怎麼能說出去了,老魏(公公)多心了。”
這個哈哈打過之後,『毛』文龍就疑『惑』的問道:“難道咱們大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