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笑流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五章 意根所緣心所往,與道有緣,淺笑流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關於意識,佛門有個很有意思的觀點。
佛門認為意識,乃八識之一,依第七識末那為根,意根生起。
所緣的是過去、現在、未來之法塵,發生認識的作用。意識層面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識。
在認識能力上,前五識為“現量”,其所緣物件必須是現在而非過去、未來,必須是現前而非別處,同時,不帶名言、不能分辨是非差別。
也就是拋開一切,只講人的感知當中,現在這一刻所能看到的,所能聽到的,所能聞到的,所能常到的以及所觸及到的。
而當這個“現量”一旦和過去、未來的認知發生聯絡,或對認識物件作出判斷、介入語言概念,便進入第六意識的作用範疇了。
比如當一個人看到一張桌子,喝到一杯水,或者觸碰一個女人之時,已經不完全單純是眼、舌、身……在起作用了。
你會認知到那是一張方桌子或者圓桌子;你會認知到那是一杯難喝的水還是好喝的水;你也會認知到那個女人是個美人還是個醜人。
就算再退一步,拋開了上面這一切,只要你認知到那是“桌子”、“水杯”、以及“女人”,都算是進入了第六識之後,意識的範疇。
所說世上有不會進入第六識的人嗎?
可能真的有!
比如剛出去的嬰兒,意識還處於模糊狀態,那麼就算他眼中看到“桌子”、“水杯”、“女人”都不會認為那是“桌子”、“水杯”、“女人”。
因為他的“現量”沒有和“過去的認知”發生聯絡,而“未來的認知”也沒有到來,所以他的認知里根本就不存在那些東西。
是以就算你讓一個絕世美女脫光站在嬰兒面前,可能他都只會疑『惑』。
那是一坨什麼玩意?
不,他應該連“疑『惑』”都沒有。
意識除現量以外,還有比量和非量,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判斷、推理。
當然,我們的判斷有正確和錯誤之分,正確的判斷為比量,錯誤的判斷為非量。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也是取決於第六意識的作用。
佛門的這個觀點,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所能夠感覺到的一切思維活動,基本都屬於意識的作用。
於人而言,非常重要,人生一切行為皆由其成辦,無論是造善業或惡業,主要也是在它的指使下進行。
“那個混蛋,應該是算準了我的意識還沒有脫離‘張若塵’的低層潛意識,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現量’,所以用玖玖那孩子來『逼』我,當真是老謀深算啊!”
在一個渾身鮮血淋漓的少年心中,
一道聲音陡然響起,赫然就是之前出現在少年心靈世界中的道士的聲音,現在是他在『操』控著這具身體。
世間萬物,都是一體兩面。
自然有與意識對應的是潛意識,雖然其潛意識其活動雖不為人所知,卻暗中左右著意識。
在佛門唯識典籍中,將之歸納為第七識和第八識。意識的生起,以第八阿賴耶識儲藏的種子為因,為根本依止。
同時,第七末那識與生俱來的先天矇昧,也就是“不共無明”,和自私本能“俱生我執”也對意識活動有著重大影響。
而在這方心靈世界裡,因為低層潛意識的發揮作用,此刻呈現著不同的景象。
第一幕。
那是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一個男孩衣衫襤褸,光著腳丫,無依無靠的在小鎮上走著。
他很餓很冷,身心疲憊,搖搖欲墜,卻無人上前想幫。
原本他以為他就要在此倒下,魂歸九幽之時,一個溫暖的懷抱護住了他。
“從今日起,你便叫張若塵!”
……
畫面一轉,一個小道觀,觀外風和日麗,雲淡風輕,山下古道西風,炊煙裊裊,一個小道士在老道的教導之下,認真讀書誦經,修行練氣。
……
畫面再次一轉,還是那個道觀裡,一名少年道士安然坐在椅子上,身後是一個老道在給少年道士冠禮。
“第一,本觀雖小,卻也是道門之觀,切胡『亂』殺生作惡,禍害人間!”
“……”
隨著老道的言語,顫顫巍巍的動手,本該喜慶的場面,卻漸漸沉重了下來。
師父他……終是去了。
……
畫面如同走馬觀花,那些心靈意識中最為深刻的東西,那已經銘刻在了底層意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