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釋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章 一人一封情書,文娛大師的日常,亦釋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月份的這次月考,詩詞卷的考題是“思念”,沐晨賓最最思念的當然是自已的父親、母親,其次便是大明朝的小蘭兒徒弟。
於是沐盛濱默唸了幾遍“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又抄下這首清代詩人黃景仁的《綺懷》。
《綺懷》原本共16首,這是其中最著名最優秀的第十五首,雖然沐晨賓對公主徒弟更多的是親情,但此詩也能聊表思念之意了。
《綺懷》一行行展現在黑板,臺下同學欣賞水平還是有的,驚歎聲四起,紛紛提筆抄寫。待大家都抄完後,方菲激情四射地朗誦她親手寫的譯文:
“我多少次坐在花下吹簫,銀河紅牆對我來說是那樣的遙遠。
眼前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我為了誰在風露中佇立了整整一夜呢?
纏綿的情思已盡如抽絲的蠶繭,宛轉的心已經像被剝的芭蕉。
回想起十五歲時在那月圓之夜的情景,可嘆我手中的這杯酒竟已無法消除心中的憂愁。”
吟誦完畢,方菲長嘆一聲:“最美麗的詩歌也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嘆完,她又具體分析全詩:
首聯“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明月相伴,花下吹簫,美好的相遇。但是這只是一個開始。那伊人所在的紅牆雖然近在咫尺,卻如天上的銀漢一般遙遙而不可及。
第二聯“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這是最讓人稱道的一聯,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記錄著花下吹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卻只有陪伴自已這個傷心之人。詩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現,而正是因為這種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絕望。
詩中所有虛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個孤獨的人依舊保持著一種望月的姿勢,思念的姿勢。試想,詩人獨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溼了自已的衣裳,打溼了自已的心靈。而這種等待的盡頭卻只能是一片虛無,這種思念的幻滅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滅卻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態,正是最為絕望的一種心態。
第三聯“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這句可以對照李商隱的《無題》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春蠶吐絲,將自已重重包裹,正如詩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將自己重重包圍。
春蠶吐絲盡頭是繭,是死,紅燭流淚的盡頭是灰,是死。而死,自然是人世間最為絕望的結局了。“芭蕉”也是幽怨的意象,李商隱《代贈》詩有“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句。
尾聯“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尾聯同首聯呼應,三五年時三五之月,自然是“幾回花下坐吹簫”的往昔,而那時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釀成苦澀的酒。而這種苦澀是永遠也無法消除的。
沐晨賓外表淡定,內心坐立不安,臺上方菲肉麻地吹捧著,同學們紛紛向他投來崇拜眼神,尤以身旁的柳隨雲最甚,兩隻大眼睛裡濃郁的愛意幾乎流淌而出,身後的朱曉雨,也在輕吟著“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一時間,以沐晨賓的養氣功夫,也不由得老臉通紅,只得在腦海中儘量把自已剝離出來,就當這些吹捧讚揚或崇拜欽佩,全是衝著詩人黃景行而去。
最後,方菲照舊來個調笑加鼓勵:“當然了,沐晨賓同學,文藝寫作歸寫作,行為上還是應該專心學習,摒棄各種不良思想的干擾哦。”
柳隨雲哼了一聲,又偷偷伸出小手放在沐晨賓掌裡,也不理會後方傳來的一陣刻意壓低的銀鈴般笑聲。待到下課,她才轉過身去,板著小臉輕捶朱曉雨的桌子,表示抗議。
不知說了些什麼,她又笑容綻放,跟朱曉雨聊得火熱。沐晨賓見狀,笑道:“看你們話語如此投機,不如我搬後面去,讓你們好姐妹坐一塊兒?”
柳隨雲不假思索斷喝一聲:“不要!”隨之反應過來,兩頰發燒。
沐晨賓和朱曉雨都忍俊不禁,柳隨雲怒道:“你倆合夥欺負我!”
忍住笑,沐晨賓不再打趣她,朱曉雨拍拍她的肩好生安撫了一番。
此時,馬志和宋月明終於鼓起勇氣湊上來搭話:“朱同學,你也喜歡武俠小說嗎?”
朱曉雨大方地點點頭:“是的。”隨手把方才那套《檀車俠影》放在桌上。
哇,兩人怪叫一聲,迫不及待地一人一本拿過來欣賞,他們近日所攢零花錢不夠,還暫時買不起這套書。
捧著上冊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