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釋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章 舅舅黨沐晨賓,文娛大師的日常,亦釋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首《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和另一首《同桌的你》,都是由著名音樂人高小松作詞曲並編曲,老牌民謠歌手老狼演唱。
高小松雖然喜歡上綜藝節目瞎扯淡,被人戲稱為“矮大緊”,但他當年的音樂才華確實出眾,兩首校園民謠作為畢業時最傷感的離別歌,一個純真懷舊的範本,經年流唱不衰,成為原位面90年代標誌性符號之一。
那些沉在心底的種種總會突然湧上心頭,模糊了的面孔開始清晰,陌生了的聲音漸漸熟悉,於是人們的青春記憶便在歌聲中被喚醒。《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和《同桌的你》,簡單的旋律,淺白的歌詞,卻正是暗藏了許多人心底的暗湧。
多年後再聽這兩首歌,或許依然讓人感觸萬分,而在感觸之餘才發現,原來最令人懷念的依然還是校園的純淨生活。
在這個位面,這是校園民謠第一次唱響,在場的秦老師和眾多同學都沒意識到,這首《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和未來出現的那首《同桌的你》,掀起了校園歌曲的潮流,標誌著校園民謠這一流派從此正式進入人們的視野。
後世學者研究得出結論,這首《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是音樂大師沐晨賓公開發表並演唱的第一首歌曲,有幸在場聽到這首歌的老師同學都被銘記在歷史中。
(剽竊大師沐晨賓老臉通紅:音樂人的事,能叫偷嗎……還有“後世史學家”這麼老土的寫法你從哪刨出來的?)
秦老師不勝歡喜,她沒想到今日居然遇到一位音樂奇才,不僅唱功精湛,而且年紀輕輕就能寫出這樣的原創好歌,著實令人匝舌。她拉著沐晨賓問東問西,還索要歌譜,沐晨賓只好託詞放在家中,下次活動再帶過來。
最後,秦老師正色道:“你應該報考中央藝術大學的聲樂專業,在最好的音樂院校接受最好的音樂教育,莫要埋沒你的才華!”
“好的秦老師,我會考慮的。”沐晨賓心道,中央藝術大學?聽起來挺好,不過報什麼專業,那可就不一定了。
《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原本是吉他配樂,沒吉他用鋼琴代替也可以,但是這位面西洋樂器式微,民族樂器佔主流,社團的教室裡只有古箏、二胡、笛子、揚琴等,原位面常用來給流行歌曲伴奏的吉他貝斯鋼琴架子鼓之類,在這學校不見蹤影。
不過就算有吉他,上輩子只玩民樂的沐晨賓也不會用啊,鋼琴曲小提琴曲交響樂之類的雖然聽了許多,但確實沒演奏過西洋樂器。
“也許該學學西洋樂器了……”沐晨賓暗暗想。
一位身材高挑,長相甜美的女生微笑走來,秦老師介紹道:“這位是江一雁同學,合唱團的女領唱,男領唱是林連偉同學。”林連偉正是剛才感動落淚、拍沐晨賓肩膀的那位男同學,沐晨賓赧然點頭一笑。
林連偉完全不介意的樣子,反倒是很佩服沐晨賓沒有親身體驗,卻能創作出如此貼近宿舍生活的歌曲。
江一雁拉著秦老師的手,嫵媚的丹鳳眼望向沐晨賓,笑道:“為了歡迎沐才子加入社團,我想請秦老師和幾位同學吃個飯慶祝一下,大餐沒有,學校食堂白米飯管夠。”
林連偉自然是忙不迭道好好好,秦老師笑著打了江一雁一下:“你們去吧,老師放學還得去接孩子呢。”
沐晨賓要吃大餐也不差錢,但還是隨著江一雁和林連偉來到學校餐廳。一路上不少男女同學,見到江一雁都很熱情打招呼,交情熟的還停留下來聊兩句,可見這位合唱團女生領唱交遊廣闊。
上到餐廳二樓,兩個男生並排而坐,江一雁點菜回來,順勢就坐在沐晨賓對面,輕笑道:“點了幾道家常菜,忘了問你有沒什麼忌口的。”
沐晨賓擺擺手道:“沒的,我什麼都吃。”
江一雁誇他:“剛才你唱得真好,這種風格的歌我還是第一回聽見,雖然我睡的上鋪,但是對下鋪同學的情詛也是一樣的。”
林連偉連聲附和:“是呀是呀,我都聽得快哭了!”又問:“沐同學你在哪裡學的音樂,哪位老師教的?”
“小時候跟一位高老師學。”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沐晨賓含糊地應付過去,轉移話題:“叫我阿沐就行,不用沐同學沐同學那麼生分。”
江一雁關心的卻是其他,閒話間有意無意問道:“沐同學應該不只寫了這一首吧?”
沐晨賓心下了然,正好上菜了,順勢擺開碗筷,舀了幾勺湯,慢悠悠道:“學業繁重,沒寫多少,都是些平平之作,不值一提。”
江一雁仍不死心,嬌笑道:“如果有適合女聲唱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