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島櫻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6章,旺夫命,南島櫻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衛成回家來就感覺他娘看他的眼神熱辣辣的, 偏吳氏又沒說什麼, 他也沒追問,等用過晚食, 衛成領著宣寶去認字讀書,教完當天的功課才抽空同姜蜜閒聊了會兒。
看老爺太太有話要說, 張嬤嬤主動抱走福妞, 出去還不忘交代閒雜人等退開些。
人出去的時候, 衛成還不疾不徐飲了幾口茶,估『摸』差不多了才問:“府上出什麼事了?”
“不就是正常過日子,能出什麼事?”
“娘今兒個神情不對。”
“……”姜蜜不好意思笑笑, 略側過身面對他說,“這賴我,今兒不是收了郭大人的信?我跟娘和硯臺閒聊了幾句, 從郭大人還在南邊任縣令說到相公。”
“說我?我估『摸』要在通政司待個三五年, 有什麼好說?”
“說的是三五年後……”
衛成是不太會同姜蜜說朝上近來在鬧什麼, 皇上又想做什麼事,但要是同自己有關,並且會直接影響府上, 他會提。最近兩年的幾起事件讓皇上對很多地方官員產生了懷疑, 就琢磨著如何才能解決媚上欺下魚肉地方的貪官汙吏。不說解決, 不能讓他們認為天高皇帝遠誰也管不著就肆無忌憚。
如今京城這邊要了解地方上的情況通常都得透過官員上京述職,朝廷是設立了監督檢舉制度, 不過就算一地百姓真的苦, 苦不堪言, 要揭發官員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沒有路引你無法遠行,要把希望寄託在本地的其他一些官員身上,希望他們行義舉拯救大家,這也是很為難的一件事。
只要答應做這事,就要承擔很大風險,辦成了都可能換來報復,沒辦成下場一定慘。有些官員他不做壞事,但他也不想管這閒事,很怕引火燒身給全家招來大禍。
就那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自問沒那能耐,他就只想盡本分,我做好人,別人做不做我不管。本事得足夠的大才能去影響天下人,讓大家都行善舉。
包括煤城宋家大案和治水工程偷工減料案,這兩起讓皇上意識到地方上官官相護齊心協力一起發財的現狀,現實的情況甚至比他想的還嚴重,他眼下最關心的倒不是怎麼才能把所有貪官都揪出來,而是在反思當朝制度。皇帝會認為,會釀成這個悲劇是不是制度上的不完善?
在任免官員這一塊兒,朝廷給吏部的權力太大,吏部卻有些不作為。
按說他們不僅負責任命,也要負責升降、調動、考課甚至罷免……要分辨出哪些是好官,哪些是壞官,提拔好的,貶斥壞的。貶斥之後還是死不悔改的就不應該再給機會,當直接罷免。
朝廷有制度,實施起來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皇帝同幾位心腹大臣分別商議過,給他思路的還是衛成。衛成說他覺得是吏部權力太大,監察力度不夠。京城這邊要了解地方情況不能寄希望於官員述職,你讓他自己說,他睜眼瞎說又怎麼樣?還是得有個特殊的職權部門上各地巡視,看地方官怎麼辦事,聽聽百姓說了什麼。
同時還應該設下懲處方案,因為吏部不作為或者說看錢辦事釀成悲劇的,朝廷同樣要對吏部追責。全天下都知道有人著便衣奉命巡視地方,卻不知道負責巡視的官員人到哪兒了,來沒來本地。那地方上總該會收斂一些,無形之間也達到威懾的效果。
“朕不明白,愛卿說應該派官員監察地方,都察院不就在做這樣的事?”
“都察院派去地方的監察官看到的永遠不會是地方實情。”
“這話從何說起?”
看皇上眉心都皺起來了,衛成講他不是信口開河,幾年前他曾經在宿州府學讀書,在那裡見識過監察官巡視地方的陣仗。真的特別省事,他們穿著公服頭戴烏紗帽坐轎子去,就是大張旗鼓的,進城的時候還有地方官去迎接。
地方官帶著上面來巡視的走走看看,去的都是他們提前佈置好的地方,看見的都是百姓富足生活十分幸福的景象,該看的看完,再稍微打點一下,吃一吃喝一喝,過兩三天客客氣氣將人送走就什麼事都不會有。
京城這邊看到的是四海之內平安喜樂,髒的臭的根本到不了監察官跟前。
有時候會遇到百姓豁出去命衝到監察官跟前要道明實情,這種都會被提前安排好混在人群裡以防萬一的一把拽住堵了嘴,說他壞了腦子,是瘋的,直接就把人拖走了。
告狀不成,事後還會被打個半死,多幾次誰還敢往前衝?
到這份上,監察官設了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