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島櫻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9章,旺夫命,南島櫻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十來人是帶著字據來的, 怕路上損壞,跑出來之前他們還削了竹筒, 曬乾之後將字據裹起來放竹筒裡。將情況說明白之後, 他們小心翼翼呈上字據, 衛成看過答覆說通政司只聽民間訴說冤屈,不管斷案,他跟著會向皇上奏明, 讓前來申冤的把字據收好,找地方安置下來,耐心等等。

這會兒天『色』已經不早, 跟著都到下衙的時間,衛成沒有匆匆進宮,他琢磨著回府之後寫本摺子,訴明案情,趕明兒送進宮去皇上一看便知。

當天晚上, 一家人圍坐用飯時,衛成提起這事, 說白日裡有一群從外地偷跑上京來的,說他們在地方上蒙受了巨大冤屈,衙門清閒了幾日, 有事做了。

衛成一開口,家裡人都停下動作朝他看去。

姜蜜問他方便說嗎?

“倒是沒什麼不方便的, 他們鬧得很開, 該有不少人聽說了。”

“相公你一貫分得清楚, 回來都是閒話家常,很少提到衙門裡的事情。還是說這回案子很大?給我們提醒兒來的?”

衛成喝了幾口湯,說後面可能會鬧出些動靜,問題不大。會說起來倒不是讓家人防備什麼,而是這事兒吧,自家曾遭遇過。

吳氏瞅他一眼:“說就好好說,別道一半留一半吊人胃口。”

“就是掛田的事,規矩是勳貴免稅,除此之外舉人免稅。勳貴大多瞧不上掛田這點好處,幾乎不沾。舉人很多出身貧寒,發達之後難免會有親朋求上門來。本朝商稅略高一些,地稅並不過分,正常來說該交得起。哪怕交得起,他們也不想交,就把自家田地掛到舉人名下,同時請舉人立個憑證給他。早幾年我就說過,這是鑽了朝廷的空子,遲早會出事,這不就出事了?”

眼見二老想起當日那出,衛成倒也沒說好壞,他接著給家裡人說案情。

說完才道:“地契就是土地憑證,那上頭落的舉人的名,衙門認契書不認字據。畢竟契書是衙門發的,字據是可以偽造的。”

衛家到底是鄉下出身,知道田地是農戶的命根,說:“各地不是都有掛田避稅的,父母官不考慮這個情況?田地的確是老百姓的,就要不回來了?”

“爹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案子裡面字據是已故的老舉人立下,往上要追溯到二十年前,二十年前縣官恐怕都還在讀書考科舉。不光如此,朝廷還有規定,就比如翰林官不允許去老家任鄉試主考,縣官也是一樣,為了儘可能避免出現以權謀私的情況,縣官都得是外地的。等於說如今的縣太爺根本不清楚當年的事,哪怕他能想到有掛田這個情況,也可能懶得去逐一查證,直接認了契書。掛田本來就是鑽空子的事情,你要鬧,朝廷還能問你過失,縣太爺根本不怕他們。”

衛老頭讓三兒子說得一愣一愣的,訥然道:“那這些人平白失了土地,咋活啊?”

倒是吳婆子想起來說跟著會有大動靜,不就是說朝廷會管?她才不著急,撇嘴說:“掛田的事這麼普遍,現在捅破了朝廷總不能真的任由舉人佔了老百姓的土地。雖然是老百姓自己辦出來的蠢事,屁股該擦還是得擦。你擔心他們幹啥?要我說幸好老三想得遠,當初就看到壞處沒給親友掛田,否則這會兒豈不尷尬?”

姜蜜也想到這裡。

想想看,要是人家申冤的來了,說出這個情況,結果發現聽他們說明冤情的大人也在幹這個事情。

他們如何看待相公?

當官的本身就佔了立場,老百姓憑啥信他?

姜蜜想起他曾經說過,說這個地稅只怕不改,改起來各地動靜不知道會有多大,那真是捅破天的事情:“他們找到相公你跟前,要你出面,會不會有什麼麻煩?”

“平白無故提起興許會有麻煩,這次是底下鬧上來,只不過從我這裡走個流程,後面怎麼辦還要商量,不是哪一個人說了算。”衛成對皇帝有些瞭解的,他是個能忍的人,凡事好做鋪墊,除非情況十分緊急平時不會貿然大動干戈。這次估『摸』就是解決掛田的事,談不上改革。

道理很簡單,各朝各代當官的都是特權階級,一直以來都免稅,掛田的事和他們全無相干,既然觸及不到他們利益,要解決起來就簡單一半。

任何大的改革都需要很長時間的醞釀,不可能說地方上出了事現在立刻就改地稅。

要解決這次的問題極有可能是『逼』迫舉人將名下土地還給百姓。其實也簡單,朝廷只需要下個告示,通知全國各地以後出現田地糾紛衙門只認契書不認字據,執行時間可以立在一年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特種教員

宜城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