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島櫻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章,旺夫命,南島櫻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那行,咱家銀子在我那兒放著,待會兒我拿給娘,還是娘來管。”

吳氏擺手說別給了:“你們帶出門那點估『摸』早就使乾淨了,後來皇上賞了五百兩,你倆還送了二百回來,就留了三百給自己。置辦這個院子就用去二百,再添置些東西,能剩下多少?剩多少你自己拿著吧,我那兒有錢。”

姜蜜說她那兒還有六十來兩,也不少。

“六十兩你也收著,你們送回來那二百我就拿一百買了十畝地,剩一百帶上京了,說了我這兒有錢。”

“爹孃路上沒開銷?”

“我原先手裡不還有點兒嗎?”

姜蜜:……

婆婆也是真會藏錢,家裡三個媳『婦』兒誰也沒『摸』清過她。

“對了娘,三郎中進士之後是不是有人上村裡報喜?村裡熱鬧嗎?”

說到這個,吳氏就有話講了。她從報喜的登門說起,說村裡原先覺得三郎不太可能考上,大概就是去見見世面,沒想到很突然的就有人敲鑼打鼓來了,說他們村裡出了進士老爺。訊息傳過來的當天,村裡好幾家人把早先三郎幫著寫的福字和對聯裱了起來,說是進士老爺親筆寫的要收起來當傳家寶。反應慢點兒的睡了一夜大門口就光溜溜啥也不剩下了。

要說衛成中舉之後,最高興的是誰?

當然是衛家和姜家。

第二高興的呢?

那就要數村學老秀才和鎮上學塾的塾師。從前教過的學生髮達了,他倆門檻差點被踏破,跟著有不少捧著錢去請他收下說想送自家娃兒去讀書。

鎮上那個翻箱倒櫃找出兩篇衛成原先做的文章,弄了塊板子請人刻上,就掛在學塾裡,給後來的學生拜讀。

弄好這個之後他還搖頭嘆氣說可惜了。

當初其實想給衛成說媒,雖然他連續出了幾次意外,耽誤了考秀才,夫子知道他有實力想著遲早能轉運,就準備把侄女說給他。還沒和兩邊提,衛家鬧了分家,因為分家的理由是衛成屢試不第,自然壞了他的名聲,夫子就打消了原本的念頭,沒做這個媒。

聽說衛成中舉他就把腸子悔青了。

轉身又中了進士,學塾先生想想還挺遺憾的,也是想到自己已經白撿了個大便宜,往後再不用愁學塾冷清,心裡才平衡下來,心想是侄女沒那個命。

……

吳氏說了一大堆,說得特別誇張,姜蜜聽得雲裡霧裡的。

等吳氏說夠了,問她京城這邊熱鬧嗎?中進士之後是不是很多人來道賀?

“娘您想想,三年一屆科舉,每次都能出百來個進士,京城百姓早不稀罕了。要不是出在自己家,聽著頂多稍稍羨慕一下,哪會有什麼誇張反應?要說熱鬧,狀元遊街的時候是很熱鬧,道兩旁擠滿了都是人,給我們道賀的卻不多,也就郭舉人和他結交的朋友,還有馮家和鄰里幾戶。後來相公選上翰林院庶常更熱鬧一點,其實我也不是很懂,反正都說這職位好。選上之後相公整天也忙,在家的時間其實不多,每日天不亮就出門天擦黑才回來,回來還要進書房去。我總想給他補身體,也沒補得起來,吃得不算差,看著還是清減了些,您看了怕是要心疼。”

聽著就心疼,不過自己的兒子自己知道,三郎原先就這樣,因為家裡幫不上他,他幹啥都比別人要拼,不然咋會有今年呢?

婆媳兩個聊了一會兒,水燒開了,姜蜜替公婆把茶泡上,給他們潤潤嘴,又繼續盯著灶上,等蒸蛋出鍋,她拿帕子包著從鍋裡端出來,擱在灶臺上涼了一下,這才『插』上調羹端出灶屋。

“硯臺過來,吃蛋蛋了。”

硯臺剛在吳氏腳邊磨蹭了會兒,看他娘和他『奶』聊起來,就敦敦跑旁邊自己玩兒去,這會兒聽到姜蜜喊他,又聞到香味兒,才跟著去。

“自己吃嗎?還是讓娘餵你?”

硯臺臉蛋紅撲撲的,說:“娘喂。”

姜蜜就找了個凳子坐下,一勺勺喂他。硯臺恐怕是真的憋狠了,吃的時候還在旁邊扭扭跑跑,嘴裡的嚥下去了才會回來吃下一口。等最後一勺都喂完了,姜蜜把空碗放下,招手讓他過來,給擦擦嘴,問吃飽沒有?

硯臺點頭。

“娘跟你說話呢,硯臺吃飽沒有?”

他又點點頭,說:“吃飽了。”

姜蜜就笑開來。

分開這麼長時間,她沒親自教會兒子走路,沒親自教他說話,遺憾是有的。姜蜜沒反覆去糾結這些已經過去的事情,過去她不想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特種教員

宜城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