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0章 黔陽大旱
玉鶴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70章 黔陽大旱,至尊玄後:狂傲太子妃,玉鶴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子妃英明。”成國公猶豫了一瞬,同樣站出來附和。
這幾人統一了意見,有人一臉深思,似乎從他們的態度中品出了什麼。
他們三人,一人是代表天子,一人是世家大族的代表,一人則代表了寒門。三人都表了同樣的態,是不是意味著,這朝堂的風向要變了?
“還有何奏本?”
忠信侯上前一步:“太子妃,茯苓公主的婚事……”
“稟太子妃,黔陽地區出現了旱災,短短几日,地裡的莊稼已經全部枯死,災情有些嚴重。”
忠信侯被人搶了先,有些不悅,看向出聲的人。
此人是個年輕人,站的位置在最後面,所以他一出口,大部分人都驚訝地往後看。看看到底是誰敢搶忠信侯的話。
承意看向稟告的人,她印象不深,似乎職務頗為靠後。平日裡也經常不說話,不知這次怎會想起稟告。
她不解道:“本宮所記沒錯的話,黔陽就在湘河附近,怎麼會鬧旱災?”
她之所以知道得那麼清楚,是因為她曾經去過那裡,因為江天遠的的家就在黔陽的一個小山村裡。
“微臣不知。但當地的旱災確實很嚴重。”
稟告之人是名為凌耀祖,說起來還是今年透過科考上來的,但大周的科考形同虛設,即便是狀元都沒有什麼好出路,要麼投身世族門下,要麼就在朝中當一個小官,凌耀祖就是選擇了後者。
如今就是在翰林院當一名小小的編修,按理說這事根本就不該他管。
“將奏摺呈上來。”承意沒有因為此人官職低微就將此事按下,其實最讓她關心的,恰恰就是事關民生的事。
至於忠信侯想說的茯苓公主的事,都要往後放。
見承意如此說,忠信侯也只能先作罷。
奏摺並不冗長,卻寫得十分詳細,將當地的受災情況,波及地區,還有調查結果一一說明,請求朝廷儘快派人解決。
承意看了看最後的落款,竟是黔陽縣的縣令。
他的奏摺本是不能呈到御前的,而下面的人遇到這種情況一般不會管。黔陽縣令曾經對凌耀祖有恩,一連上了幾次都不見迴音後,便只能將奏本送到他這裡,請他代為上表。
他哪裡知道凌耀祖也只是位卑言輕,平日裡根本插不上話,今天若不是承意透露的“能者居之”的態度,他也不敢冒著得罪人風險開口。
“好,此事我會派人處理。”
承意看完,心裡有了些數,這恐怕不是簡單的旱災。同一片地區,一方鬧水災,一方鬧旱災,實在是太詭異了。
她沒有記錯的話,黔陽那裡,多的是土葬,漫山遍野多是墳墓。
希望不要是她想的那樣。
凌耀祖有些驚訝,這就完了?也不商討對策,也不說派誰去處理,凌耀祖心裡沒有底,但既然太子妃都這樣說了,一定不會放任不管,他稍微放心。
“忠信侯,方才你說茯苓公主的婚事,現在如何了?”
承意這才點到了忠信侯的名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