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26章 變異的佛學(鷹緣帝打賞加更),策行三國,莊不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策權衡了一下,覺得諸葛亮這個建議比較務實,就目前來看,就算不完美也沒什麼大『毛』病。
正如袁權提醒的那樣,他對浮屠瞭解太少,貿然發難,不僅很難達到效果,反而會被人看輕。既然諸葛亮有比較成熟的看法,待會兒就由他們探討,自己以旁聽為主,不要急著發表意見。
《四十二章經》雖然沒讀過,但是聽起來很耳熟啊。他讀秦漢史,知道佛教傳入漢地的大致過程,也知道《佛說四十二章經》是第一部漢譯佛經,但漢魏時代的佛教傳播範圍以內,記載闕失,而且大多是後世追記,當時的確切記載非常有限,就連《佛說四十二經章》都有兩個版本,很多學者認為後世的版本譯文過於優美,不像是相對粗糙的漢代譯經。
在搞不清狀況的情況下,還是謹慎一點比較好。言多必失,到了他這個層次,絕不能信口開河。
孫策又和諸葛亮談了一會兒,高柔匆匆趕來。天氣熱,他穿得嚴嚴實實,冠服齊整,又走得急,熱得滿頭大汗。他策坐在欄杆上,示意他在對面坐下,又指指糕點和茶水,示意高柔先嚐一點,解解渴。高柔聽到侍衛急召,又聽說孫策大發雷霆,匆匆趕來,卻見孫策平靜如常,一時有些『摸』不著頭腦。他喝了兩口茶,穩住心神,詢問孫策有何指示。
“聽說軍中有不少人信浮屠,可有這回事?”
高柔不假思索的點點頭。“有,大概有一兩成吧。”
“什麼時候開始的,主要是些什麼人?”
“去年大疫時,南陽本草堂派了一些醫匠過來增援,其中有幾個洛陽白馬寺的浮屠道人,他們給百姓治病時經常念些咒語,講些浮屠教義,安撫人心,不少人就因此信了浮屠。最開始是普通百姓,後來傳到軍中,尤其是有家人得疫的。”高柔遲疑了片刻,又道:“將軍……沒聽說嗎,這次對袁紹作戰,有些將士奮不顧身,死不旋踵,就和浮屠教義有關。”
孫策眉頭微皺。“怎麼說?”
“浮屠與我中原儒道不同,他們更重來生。那些浮屠道人說,戰有義與不義之分,守護家人,為天下太平而戰,是義戰,義戰而死,來生可享福報。為不義而戰,或貪殘妄殺者,來生必為畜生,死於刀下。”
孫策很意外。還有這種事?
高柔接著又說道:“此戰過後,有不少俘虜也信了浮屠,他們怕轉為畜生,都想棄暗投明,追隨將軍,為天下太平而戰。我見此浮屠教義有助於教化,便沒有阻止,打算再觀察一段時間。”
孫策一時倒不知如何說。從高柔的解釋來看,他並非縱容,只是沒有輕易禁止,處理得還算慎重。如果不是袁權提醒,自己劈頭蓋臉一頓訓,可就冤枉高柔了,至少會影響他的工作積極『性』。
“那你現在可曾發現什麼不妥之處?”
“有。”高柔抬起手,擦了擦額頭的汗珠。“有一些信浮屠的將士拒絕吃牛肉,還有一些將士不肯向上官行禮,說什麼眾生平等,沒有尊卑貴賤。還有一些人信了浮屠之後要拋妻棄子,說是要遠離『色』欲,奉身修道。不過人數不多,只是一些生『性』偏激之人。我最近正在研習浮屠教義,希望能找出破解之法,可惜尚未有成。”
“你怎麼研習?”孫策有些擔心。佛教是一個坑,佛學卻有些玄妙,和道家有近似之處,魏晉玄學興起的苗頭已經呈現,高柔別把自己繞進去。
“一是研讀浮屠經籍,一是與浮屠道人討論。”
“軍中有浮屠道人?”孫策更加驚訝,心中更加不安。他幾乎不離軍中,卻幾乎沒看過浮屠道人,這些人是故意避開他的耳目嗎?
“還有幾個,他們通曉醫術,尤其是通曉金創的處理,對疫情防治也有不少經驗。將軍不知道他們,是因為他們之前並沒有隨軍,而是在汝南、潁川一帶處理疫情善後,防止復發,最近兩天才到浚儀的。他們不住在軍營裡,在外面結廬而居。”
孫策留了心。這些浮屠道人趕到這兒來有可能是為了傳道,也有可能是別有用意,總之不可能只是為了治病救人。但凡與宗教相關,傳播教義總是最大的目標,所有的手段都是為此而生。不能再姑息了,高柔一個人見識有限,未必處理得來,等他真正認識到佛教的弊端可能就來不及了。
孫策向諸葛亮使了個眼『色』。諸葛亮會意,把他對浮屠的擔心說了一遍。高柔對笮融的事有所耳聞,但沒有切身經歷,瞭解的資訊也是支離破碎的,不如諸葛亮來得具體,聽了笮融搞的那些事,再聯絡自己瞭解的那些情況,也覺得刻不容緩,不能再掉以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