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9章 墊腳石,策行三國,莊不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策打量著龐統,聽龐統這意思,他還真考慮過這個問題?

“說來聽聽,你又不在長安,有什麼好怕的。”

“我不在長安,但長安也有通曉帝王術的人,難保他們會給天子提同樣的建議。”

“那我更要聽聽了,如果真有人給天子出了這樣的主意,我也好有個心理準備啊。”孫策催促道:“快說,快說,我看看你這最近都有些什麼進步。”

龐統想了想,點頭答應。“天子身邊的人大致分三類:外戚、外朝大臣和宦官。如今天子年幼,外戚這股勢力空缺,宦官又被袁氏兄弟殺光,眼下西京都是以士子充任侍從,只有外朝大臣獨掌大權。外朝大臣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黨人,行事比較偏激,以王允為首;一類是深諳治道的大臣,比楊彪為首。朱太尉也可劃分這一類,但他統兵在外,對朝局的影響有限,可以暫時不計。”

“兩類外朝大臣原本目標一致,都是想佐君王,為天下求太平。兩次黨錮之後,黨人對朝廷失去了信心,常常採用激烈的手段,甚至在皇宮裡大肆殺戮,天子對他們肯定有戒心,不敢重用。楊彪曾是帝師,與天子多有接觸,楊家四世三公,忠孝傳家,天子可以信任他,用來他制衡王允。”

孫策不斷地點頭表示贊同。雖然減少了對關中的情報收集,有些情況瞭解不多,延遲也很嚴重,總的形勢還是清楚的。楊彪入朝是幾個月前的事,這幾個月來,王允一直受到牽制,很可能就是龐統分析的這些原因。

王允是不是忠臣?不好說,不管是他以前讀過的史料,還是王允到目前為止的表現,他都沒有對朝廷不忠的行為,他是不是和袁紹一樣想改朝換代尚不能決斷。但王允是黨人,這一點疑問也沒有,他和袁紹的關係也是有目共睹,無可辯駁。袁紹、袁術在皇宮裡殺人,他這個河南尹沒有任何反對,當時已經九歲的天子劉協不可能不記在心裡。

天子還小,未必知道天下事,可他知道誰對他好。對天下人而言,董卓是千夫所指的惡魔,可是對天子來說卻未必,因為董卓不僅將他扶上了帝位,對他還算不錯。可是董卓被王允、呂布刺殺之後,董卓滿門被戮,就連留在隴西的宗族都沒能逃過一劫,被皇甫嵩殺得乾乾淨淨,比董卓還狠。董卓當初可是放過了皇甫嵩,即使被皇甫規遺孀當面羞辱先人,狂怒之下也只是殺了她一人,沒有株連安定皇甫氏。

瞭解得越多,孫策越不敢相信以前讀過的史書,對黨人的習氣也越發反感。他還真是旁觀者,天子作為當事人,他對黨人的印象應該更差,對王允等人有戒心也是情有可原的事。

歷史上,天子遷都之後,曾經改葬王允,賜以東園秘器,又封其孫為侯,但這是天子本人的想法還是曹『操』的想法,誰也不好說——曹『操』和王允的關係很好,王允的侄子王凌後來還是魏國的重臣——就算是天子本人的想法也未必就代表天子的本意,很可能摻雜有政治考量。

政治上的事本來就很複雜,不是紙面上的記載那麼簡單。

龐統停了片刻,接著分析道:“但是楊彪等人的道德也阻礙了他們,君子不黨,力量未免分散,不像王允等人齊心協力,一呼百應。如果不是伍孚刺殺董卓不成,鄭泰、何顒等人紛紛逃離長安,黨人實力大減,他們早就敗了。現在雙方實力均衡,誰也奈何不了誰。要想打破這個僵局,王允提出勤王,邀袁紹入朝主政,天子要想平衡這個實力差距,就只有選用非黨人入朝。太尉朱公、將軍父子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龐統說到這裡,轉頭看著孫策,笑嘻嘻地說道:“如果朝廷有詔書,徵令尊孫徵東入朝,將軍如何想?”

孫策咂了咂嘴,覺得還真有點棘手。老爹捏在朝廷手裡還敢輕舉妄動的只有馬超那個愣頭青,他做不到這麼灑脫。“士元,虧得你不在天子身邊。”孫策感慨地說道:“當然了,更要感謝王允那老黨人看不上我們孫家,一心只想趕盡殺絕,不想招撫。”

龐統笑笑,正準備再說,張方趕了過來,三步外停住,遠遠地向孫策拱拱手,眼神怯怯,偷偷看了孫策一眼,發現孫策的眼神挪過去又立刻垂下眼皮。

“將軍,朱太尉命你……去一趟。”

孫策應了一聲,卻沒挪窩。他又指指對面的朱靈,對龐統說道:“長安太遠,你還是先想想怎麼對付朱靈比較實在。怎麼樣,有想法嗎?”

龐統轉過頭,看著對面的朱靈。“將軍,朱靈雖然善戰,但他不是將軍的對手,只要將軍自己不失誤,他沒有任何機會。我覺得將軍應該注意袁譚,畢竟他才是兗州刺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青春夢未老

軒樟

鐵血天驕

我的傷心誰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