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43章 渤海有故事,策行三國,莊不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劉備,沮授卻希望他能繼續支援袁譚,跟著袁譚一起向孫策稱臣。

這並不是壞事。他也不認為劉備能夠全據冀州,並與孫策爭雄,為崔家留一條後路是必須的。沮授願意給他這個機會,他求之不得,甚至心懷感激。他驚訝是沮授一直在城裡,從來沒有離開。

“季珪,你對吳王的新政如何看?”

“雖說手段粗暴了些,卻也是直指根本,疏堵兼備的辦法,稱得上百年大計。細微處有待商洽,瑕不掩瑜。”

“說來聽聽。”

崔琰看了沮授一眼。他知道沮授的境界,這顯然不是請教,而是考校,或者說是沮授藉機點撥他。沮授比他大十來歲,有可能將他當作後一輩來培養。他和田豐畢竟都是袁紹舊部,即使向孫策稱臣,也很難受到重用,他們這些名位不顯的年輕人則不同,只要有能力,更容易出頭。這對他、對崔家都是一個機會,即使對兄長崔瑜也有重大意義。只有他能得到重用,將來才有機會為崔瑜求情。

崔琰沒有推辭,將自己的理解解說了一遍。他覺得孫策新政最大的問題有兩個:

一個否決了天命,卻沒有提出足以代替天命的學說。如此一來,他與眾人無異,他能做的,別人也可以做。就算他天才英特,別人想學也學不來,可是他的後輩如何才能服人?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孫氏天下不能長久。

二是矯枉過正,對工商過於推崇,導致過多的人口轉向工商,成為寄食者。這必然造成糧食緊張,糧價上漲,尤其是在戰時。上次兗州大戰,孫策就不得不高價從交州運糧補充。將來戰場推進到太行以西,動用的兵力越來越多,運輸消耗卻越來越大,缺口會迅速增大,直到無力為繼。

沮授聽了,微微頜首,建議崔琰回去整理一下,最好能寫成文章,在合適的時候印行。孫策平冀州之後肯定會在冀州建印坊,發行報紙,到時候需要一批有見地的文章,證明冀州也是有人才的。崔琰身為鄭玄弟子,又有卓爾不群的見識,足以擔當首期報紙的頭篇文章。

崔琰感激不盡,再拜。他自己清楚,他的見識是有的,但冀州比他更有資格寫這文章的人還有不少,眼前的沮授就是最合適的人選之一。沮授將這個機會給了他,就是將冀州的希望寄託在他的身上。至於審家等世家,已經被他放棄了。

冀州世家將迎來一次更新換代。有的將消亡,有的將崛起。

崔琰下了樓,穿過側門,回到了自己的公廨。剛進門,崔林就進來了,兩人四目相對,不約而同的點點頭。崔林將他今天的工作簡明扼要的彙報了一遍,守大城的各部都將近斷糧,即使他們有一些剋扣下來的積儲,最多也只能吃兩三天。至於箭矢等軍械,也被他找各種理由,一件也沒發。這些人投降劉備之後,除了消耗劉備的糧食,發揮不出什麼作用。

“為什麼不直接抓了他們?”崔林不解的問道。“放棄大城,小城又能守幾時?”

崔琰沒有說沮授的用意,只是淡淡地說道:“抓人容易,控制他們的部下卻難,與其各懷鬼胎,不如留下能夠信任的精銳。有沮鵠率領的三千親軍,再加上足夠的物資,守小城綽綽有餘。”

崔林還是不太明白,也知道崔琰沒有完全說實話,不過他信任崔琰。這麼多年了,不論是家族還是鄉里,認可他的人只有崔琰,崔琰不會害他。之所以不和盤托出,應該是還沒到時候。

兩人說了一陣閒話,崔琰突然說道:“德儒,清兒今年幾歲,可曾讀書?”

崔林想了想。崔琰說的清兒是崔瑜的女兒,一直在清河老家生活。“清兒今年七歲,剛開始啟蒙,她看不上家裡請的先生,一心要去南陽幼稚園讀書,拜蔡大家為師。這孩子別的都好,就是太愛和人比較,尤其是衣物,非中原所產華服不穿。”

崔琰皺了皺眉,沒吭聲。過了一會兒,他剛要說話,外面突然響起了急促尖銳的銅鑼聲。崔琰和崔林交換了一個眼神,會心一笑。

劉備來了。

——

劉備勒住坐騎,看著鼓聲震天的鄴城城頭,心裡說不出是什麼滋味。

鄴城來得太容易,戰鼓聲一響,鄴城的三個城門就轟然洞開,包括審英在內的三個魏國大將來到他的面前,俯首稱臣。

除了小城之外,鄴城已經是他的囊中之物。

曾幾何時,他在鄴城內連落腳之處都沒有,如今卻成了鄴城的主人。曾幾何時,他想拜見審配而不可得,幾年過去,審配的兒子卻成了他的部下。

我輕於去就,這些世家又能好到哪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青春夢未老

軒樟

鐵血天驕

我的傷心誰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