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44章 時勢弄人,策行三國,莊不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甚稱職。此刻孫策不提他安撫使的職務,自然是不太滿意的。
“蒙大王不棄,忘過記功,臣不勝感激。賞罰在君,大王有什麼吩咐,臣唯命是從,不求有功,但求盡力而已。”
孫策撇撇嘴,拍拍楊修的肩膀。“關中兩年有餘,舌戰群臣慣了,在孤面前也耍嘴?唯命是從,出了錯都是孤用人不當,是這個意思吧?”
楊修窘迫不堪,連忙拱手。“大王誤會了,臣絕無此意。”
“有也好,無也好,此一時彼一時,當時讓你去長安沒錯,現在調你回來也是出於全域性的考慮。關中形勢變了,就要與時俱進,及時轉換策略。孤有兩個打算,看你自己中意哪一個。一是去河東做太守。河東有鹽鐵,又在幷州、關中、關東夾峙之地,不得其人不可。趙昂能力有限,怕是難負其任,孤需要一個得力之人。一是在孤身邊,再做一回主簿,近二十萬大軍的錢糧調撥,楊儀一個人忙不過來,孤需要一個人統籌全域性錢糧,想來想去,還是你最合適。”
楊修笑了。“既然大王這麼說,那臣就再做一回主簿。至於趙昂,臣倒是覺得不宜輕動。涼州人得關中如鼠入倉,且喜且驚,一旦驚擾,四散奔逃,又或者怒而噬人,弄不好也會致命的。”
孫策同意楊修的看法。關中的事要慢慢來,不能急,急了涼州人會拼命。他隨即委任楊修為行營主簿,全面負責大軍的錢糧籌集、轉運,各戰區之間的調濟、補給,包括軍械、裝備的製造、運輸、分配,一概由他管理。
楊修原本就是孫策的第一任主簿,現任主簿楊儀是第三任。雖然對多了一個上官不悅,可是面對自己的前輩,又是出身四世三公的楊修,楊儀就算有什麼怨言也只能埋在肚子裡,除了憋足了勁要把工作做得更出色,不敢吭一聲。
——
孫策隨即召見了張玉蘭,瞭解天師道在關中的情況。
張玉蘭盯著孫策看了又看,不太敢確定。“草民冒昧,敢問大王,楊長史所說有金聲玉振境界的人,莫非就是大王?”
“金聲玉振?”孫策想了半天,才想起這個詞。幾年前,郭嘉、袁權都這麼說過,後來老神仙于吉也說過,不過他本人沒太當回事,這幾年公務繁忙,幾乎都忘了。“孤像嗎?”
張玉蘭神情疑惑。“有點像,又不怎麼像。大王強健,聲有金玉之質,的確有點像道經中所說之金聲玉振,不過楊長史說大王幾年前就有此相,按理說,大王如今當更進一步才對。”她想了想,又道:“我明白了,大王日理萬機,無暇修行,境界自然難以精進,沒有退步已然難得了。”
見張玉蘭說得一本正經,孫策一時竟不知如何回答。雖然很多人都提到金聲玉振,他本人卻沒太當回事,只當是身體好、中氣足的表現,和成仙得道八杆子打不著。古往今來,也沒見過誰真能成仙的。
“你見過有金聲玉振之人嗎?”
“兒時見過一次。”
“誰?”
“太平道的大賢良師,張角。說起來,他也是我天師一脈,曾來青城山論道。我當時年幼,有幸隨父母一見。他說話時聲震山谷,如黃鐘大呂,我印象極深。可惜他後來野心大於道心,汲汲於俗世富貴,奔走於權貴之間,終致身首異處,著實可惜。”
孫策心中一動,下意識地問了一句。“如果他沒有選擇這條路,而是繼續修行,能達到什麼樣的境界?”
“我境界不足,學問也淺薄,不敢妄言。大王若是想了解更多,不如問問家母,她或許能為大王提供一點建議。不過修行固然重師承,終究還是要靠自己身體踐行。大王若能在百忙之中不忘初心,時時入靜,保持靈清明,不為外境所動,就算不能成仙得道,延年益壽總是沒問題的。”
孫策沉吟良久,點了點頭。他的確想和盧夫人見一面,問問有修行有關的問題。或許是心態的問題,這幾年太忙,雖然別人眼中的他依然精力充沛,身體強健,但他自己清楚,他此刻的狀態遠遠不如幾年前,反倒是袁衡在不知不覺間進步明顯。
他懷疑袁衡遲遲不能受孕可能與此有關,而袁衡能不能生出嫡子關係到政權傳承,不能掉以輕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