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臨時有事,凌晨無更!,策行三國,莊不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鬆了一口氣。他不禁想起袁紹,袁紹外寬內忌,是絕對做不到如此善待不同意見的。他就算沒有戰死在官渡,也不會是吳王的對手。
孫策隨即問起了幷州的情況。
華歆將幷州的情況說了一遍,最後問了孫策一個問題:怎麼對待王家?劉備戰死後,中山國名存實亡,如今掌控上黨、太原的就是王氏兄弟,逢紀的影響有限。大王如果願意放過王允,赦免王蓋等人,則幷州可立下。否則只能強攻硬取,以幷州的地形,這一戰絕不輕鬆。天井關失守之後,王氏兄弟很重視,加強了各關隘的兵力,不可能再有偷襲的機會。
孫策一時無法決斷。這些天,他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是強攻幷州,堅決的消滅王氏兄弟,並趁此機會鍛鍊隊伍,還是與王氏兄弟談判,接受他們的投降?這兩個選擇各有利弊,涉及到的問題也很廣,絕不是簡單一句話就能決定的。
主張打的以江東係為主,沈友、朱桓、全柔、徐琨可都眼巴巴地等著立功呢。主張談判的以汝潁系、冀州係為主,一來他們大多與幷州世家有聯絡,二來如果開戰,必然要從冀州、兗豫調運錢糧,如果能談判,他們就可以免去不少損失。
就他個人而言,這也是個兩難的選擇:幷州是中原農耕民族與高原遊牧民族爭奪最激烈的地方,興衰強弱直接影響著中原的安全。如今幷州已殘,只剩下太原、上黨兩郡還有些實力,如果惡戰一場,兩郡損失太大,短時間內無法恢復,面對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時多少些吃力。可若是接受投降,幷州固然可以儲存一些元氣,他卻沒有機會喘息,連戰連勝,士氣如虹,攻取益州會立刻提上議事日程。
但他很清楚,眼下並不具備強攻益州的條件,受阻是必然,如果受挫,他也不意外。
如今佔據益州的是曹操,不是公孫述,不會給他留下什麼出奇制勝的機會。與其直接去啃益州那個硬骨頭,有可能崩了牙,倒不如拿幷州先試試手。比起曹操,王氏兄弟畢竟遜色不少。
孫策問華歆、陳琳的意見。
陳琳建議,可以談談看,摸摸王氏兄弟的底線,能不能談成再說,至少不能給人留下窮兵黷武的口實。當然,該準備的還要準備,以戰促和也是一個辦法。他又說,華歆不宜作為王氏兄弟的代表,不如傳書王蓋,讓他派正式的使者來,直接和吳王談,藉此機會看看王氏兄弟的誠意。
華歆表示贊同,只要孫策同意談判,不管最後能不能談成,他的任務就完成了。
孫策反覆權衡了一番,覺得陳琳所言有理,答應了。
——
華歆在孟津住了兩天,將已發表的文章通讀了一遍,又和荀彧等人進行了交流,然後給逢紀寫了一封信,詳細的說明了吳國的情況,也轉達了吳王的態度。
吳王可以接受談判,但有些條件不會變,比如在幷州推行新政。王蓋如果想談判,就要做好心理準備,不要捨不得現有的利益。從他了解的情況來看,新政或許有不足之處,但長遠來看,新政利大於弊,對世家也是如此。
除此之外,於王蓋兄弟而言,還有一個問題必須面對:那就是王允要承擔袁氏五十餘口被殺的直接責任。考慮到袁紹本人都沒有被掘墳,正常情況下,孫策應該不會做得那麼絕,但史書上肯定要留一筆。當然,如果王氏兄弟識時務,舉幷州以降,能在新朝佔據一席之地,史書上就算寫,也會留點面子。如果王氏兄弟不肯面對現實,結果只會更慘。
總而言之,華歆希望逢紀能勸說王蓋等人接受議和。對逢紀本人來說,這也是一樁功勞。吳國朝堂人才濟濟,沒有功勞,逢紀很難立足。
孫策派秦誼去送信,然後留在逢紀身邊,協助行動,必要的時候救出劉禪,為劉備留一絲血脈。
關羽要求一起行動。孫策不同意,關羽的相貌太顯眼了,不像秦誼等人容易掩飾行藏,萬一暴露了,可能危及逢紀甚至劉禪的安全。關羽本來還不服氣,結果被杜夫人嗔了幾句,便偃旗息鼓,俯首聽命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