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盡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2章 薛知府智鬥羅“天師”(上),重生大唐做可汗,海之盡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星海,你這次去清原,就是把李松的爛攤子給孤收拾好了……”李路在偏殿裡接見了一個年紀在三十歲上下的青年人,“孤不管你用什麼手段,務必把清原府的民心還有經濟都給孤恢復過來…..”
“王上,臣需要時間還有臨機處置之權……”這個中年人正是薛路的長子,原來的碎葉知府薛希若,由於信度行省的清原府知府李松被查,所以李松留下的爛攤子需要薛希若前去收拾,這是他在臨行之前,接受自己的王上的交代。
清原府是信度行省的第二城市,它是在原來的哈拉帕城的基礎上擴建而來的,這個清原府有不少的漢人和漢化胡人移民,本來這裡是一處可以稱得上沃土的好地方,但是在前任知府李松在任期間,這個李松任人唯親,大肆的為其親族還有親信謀取好處,搞得整個清原府烏煙瘴氣,錦衣衛在拿到確實的證據之後,就果斷的拿下了這個鉅貪,但是李松留下的爛攤子總得有人去收拾吧,就是這種情況下,薛希若被李路點了將。
薛希若主政多處,有豐富的地方行政經驗,他在離開了碎葉來到清原府並沒有急著走馬上任,而是進行了一番暗訪,在暗訪過程之中,薛希若察覺到民心還沒有到失控的地步,那些百姓們堅信他們的大王(大可汗)不會放任他們不管的,這民心還是可用的。
但是薛希若也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加上李松在任時期刻意忽開啟民智,導致此地這些百姓們有些不諳世事,很容易被有心之人所蠱惑,薛希若意識到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肅清民風,嚴懲那些奸邪之徒。
薛希若在上任之後,並沒有急著露出獠牙,他要看看這個清原府的水究竟有多麼的深,果不其然,雖然李家倒了,但是還是有不法之徒,這些人見薛希若沒有動靜,就膽子大了起來,他們將所得的不義之財呈入府衙,只說恭祝薛知府仕途高升,想以金銀籠絡新任知府。薛希若不露聲色,將那些財物如數笑納,賊人們哪裡知道,這正是薛希若的緩兵之計。
恰在此時,省城奎州來了幾個衙役,他們說是護送一個叫周若蘭的女子歸家,因為禍害她的賊人尚未歸案,所以他們幾個就把這個苦命女子送到了府衙之中,薛希若在問清了來龍去脈之後,勃然大怒,“這哪裡是什麼天師?分明是殺人越貨的強盜,本府也是道門信眾,據本府所知,太上道尊根本就沒有什麼親傳弟子下界,要是他真的是,那我們王上不早把他請到碎葉城去了?”
薛希若為什麼發怒呢,原來清原城臨近信度河,這信度河經常發洪水,在百姓們搬到這裡之後,為這個想了不少辦法,但都不是見效,兩年前,不知從何處來了一位法師,自稱羅天師,乃是太上道尊門下的關門弟子,率領一眾門徒前來解救眾生之難。此後數月間,他們登壇作法,果然一片安泰,百姓見其法力神通,再加上英國的國教乃是道門,清原府的道門信眾也為數不少,最重要的就是這裡的道門主教被這位羅天師給腐蝕拉攏了,又有道門主教出來背書,百姓們自然是遂深信不疑。
豈料,半年之後洪災又至,清原百姓惶恐不迭,只好求去告羅天師。那羅天師掐指一算,悠悠說道:“萬物生息,皆由天地滋養,水土潤澤,你們只敬天地,不敬河神,當有此災。”眾人大驚,忙求問解法。羅天師道:“若要貴地安泰,唯有一法,雨季來臨之時需大興祭祀之禮,並在城中挑選一位貌美的年輕女子,作為秀女祭祀河神,方可久避災禍。”
既是天師法旨,百姓雖心有不忍,又豈敢不從?再加上那個狗官李松又對這個羅天師深信不疑,所以每到雨季便有官差到城中各戶挑選秀女,那些家中貧苦的年輕女子便難逃厄運,父母雖哭天搶地,也是無用。這位周若蘭周姑娘正是二月時被選作祭祀河神的秀女。
在行過祭祀之禮後,周若蘭登上紙舟,行至河中便沉了下去,她只道此生將盡,嗆了數口水後,便無知覺。也不知過了多久,只覺腹中疼痛,一陣嘔吐,猛然醒了過來,睜眼一看,眼前站著好幾個面目猙獰的惡漢,竟是羅天師的門下弟子。
周姑娘何曾見過這等場面,嚇得失聲尖叫。那幾個惡漢嬉笑道:“莫哭,莫哭,天師憐你苦楚,特命我等前來相助,少時你便可投富貴之門啦!”說罷便一擁而上強暴了她。
周若蘭受盡折磨,求生無門,求死不得。她隨著眾匪顛簸到了信度行省的省城奎州,在去奎州的路上,周若蘭從這夥子歹徒的言談中得知,這夥道貌岸然的天師門徒不過是一群私販人口的惡匪,他們假借祭祀河神,將貌美女子擄獲,再賣到他鄉給那些光棍漢做老婆,,甚至是賣給妓院做妓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