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盡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3章 北非戰事,重生大唐做可汗,海之盡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因為查士丁尼二世被謀殺,所以李路取消了與東羅馬的盟友關係,換言之,他已經把東羅馬帝國看做自己的盤中餐了,恰好此時,蘇慶節修改完畢的北非作戰計劃來找自己,李路稽核了一番之後,發現還不錯,於是李路拿到了參謀聯席會議上稽核,讓小蘇沒想到的是這份新的計劃書得到了李路還有總參謀部的許可,然後這位大英帝國的軍二代就帶著七千英軍和五百道門傳教士以及一干想建功立業的功勳子弟一起從埃及出發,開始攻略北非。
東羅馬人在北非的總督是提比略,此君雖然有一定的軍事才能,但是與在英軍軍校畢業的蘇慶節的科班生還是有不少差距,所以當蘇慶節明目張膽的進攻昔蘭尼加的時候,提比略大吃一驚,“什麼英國佬打過來了?他們不是我們帝國的盟友麼?”這位北非總督吃驚的看向自己的手下。
“總督閣下,因為查士丁尼陛下死了,碎葉方面認為提比昂烏斯是謀朝篡位,您也知道,我們帝國的大長公主伊琳娜是英皇的寵妃……”他的部下帕潘森斯說道,“她是希拉剋略家族的人,她怎麼會不為自己的侄子報仇?還有那位英皇陛下想來也等著這樣的機會好久了吧?”
“哎…..若不是查士丁尼那混小子太混賬,何至於此?”提比略長嘆一聲,然後繼續說道,“昔蘭尼加又不能不救…..帕潘,我把迦太基城交給你,你能守得住嗎?”
“總督閣下,守得住要守,受不住也要守……”帕潘這樣說道。
“好,我把迦太基交給你,你可要替我們看好後路……”提比略說完了就任命帕潘森斯為迦太基城防指揮官,然後率軍從迦太基出發前去解圍,結果中了蘇慶節的圍城打援之計,雙方一場大戰,東羅馬人損失慘重。
當提比略帶著殘兵敗將退回迦太基的時候,驚訝的發現迦太基城已經改旗易幟了,原來此前一直主張抵抗的帕潘森斯竟然是埋藏極深的英國秘諜,他把提比略護佑走,就為了全面掌握迦太基城,好讓自己人進城做主人。
提比略被端了老巢,他又不肯向英軍投降,最後這位羅馬總督竟然掉頭去柏博爾人那裡,蘇慶節在得知提比略的去向之後,果斷向柏博爾人進攻。
世居此地的柏博爾人與英國人同樣好戰易怒,他們在東羅馬人的幫助下(此時東羅馬帝國也面臨著英國人咄咄逼人的擴張勢頭,甚至就連提比略這樣的羅馬總督也落荒而逃到了柏博爾人這裡),依託山地地形進行了激烈的抵抗。
但英軍依靠先進的武器和組織,還是一步步地取得了成功。英國人在北非不僅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清除了東羅馬人在北非的勢力,而且取得了宗教上的勝利。
蘇慶節向柏博爾人派出了不少道門傳教士,他們一手拿刀槍,一手拿著《道德經》,本來柏博爾人就有不少人信仰了道門,隨著英軍武力的勝利,道門在這裡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北非沿海地區完全最終歸屬大英帝國。
隨著英國人在北非的統治逐步穩固,蘇慶節將戰略眼光投向了直布羅陀海峽的對面——西班牙。
在5世紀的時候,北非的汪達爾人北渡直布羅陀海峽來到伊比利亞半島,並稱之為“汪達盧西亞”,意為“汪達爾人的地區”,隨後西哥特人也進入伊比利亞半島並建立了西哥特王國。“汪達盧西亞”在英國人口中發生了音變,成了安達盧西亞,也稱安達盧斯。
西哥特人的統治並未如之前的西羅馬所建立的官僚制度般,在社會上形成廣泛的影響;他們更傾向於維持一種鬆散的溫和的野蠻人統治——毫不關心國內局勢和經濟發展,只為個人利益著想。西哥特人最重要的影響是造成西班牙城市的衰落,因為他們大部分都遷居至農村
儘管和此時處於饑荒中的法蘭克王國和日耳曼農村相比,西班牙的農村享有一定程度的繁榮,但西哥特人對於他們的人民和國家在公共福利、社會穩定和基礎設施建設上的貢獻依然是微不足道的,這也導致了他們的垮臺,當英國人跨越海峽到來時,他們已經無法獲取臣民們的忠誠。
有一位名叫齊亞德的皈依道門的柏博爾人,因其出眾的才能,被英帝國北非總督蘇慶節任命為副官和先鋒,準備渡海進攻西哥特人。
在跟碎葉取得了聯絡之後,蘇慶節決定趁西哥特人內亂的良機,派遣齊亞德率領約7000名英國與柏博爾裔士兵,渡過直布羅陀海峽。
在直布羅陀登陸後,齊亞德旋即學習項羽燒燬所有的船隻要進行一場決死戰鬥,並且他對他計程車兵發表了演說:
“太上道尊在上,我,齊亞德,你們的指揮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