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明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五章 燭龍,現代志怪錄,老明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頭。
石頭的外皮已經大多冷卻,從尚存的裂縫之中,仍射出通紅的光芒。
那蛇顯然已經可以很熟練地掌握這項複雜的照明技術,火光暗下來的時候,它會靈活地一擺頭,帶起的風就吹的紅光亮起。
即使外皮冷卻,這蛇的嘴巴也不是一般耐燙啊。
如果讓李星野自由活動的話,他會當場喊出一百個“臥槽”,然後拿起電話拍幾張照片。把照片賣給唐林,順便讓他下個月的報紙銷量再上一個新臺階。
這是什麼?
這可不是什麼巨蛇!
這是龍!
李星野的腦子裡,浮現著道家經典《淮南子》裡的記載。
“燭龍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龍銜燭以照太陰。”
燭龍不是一條龍,而是一種龍的稱呼。
由於習性喜歡叼著光亮之物,所以得名一個“燭”字。
雖然是青蛇的相貌,但由於體型巨大,所以名字裡帶個“龍“字。
它極其低調,從不在世人面前現身,只出沒於地底漆黑的洞窟中。古人傳說它能往返於幽冥陰界,所以也給它起了另外一個響噹噹的名字。
“燭九陰”。
李星野一下子想明白了,這處上古石臺到底是幹什麼用的了。
由於燭龍這種蛇壽命極長,又喜歡銜著光亮的東西在地底遊走,所以就有古代帝王想要捕捉它。
捉來燭龍,放在自己百年之後的地宮之中,讓它銜著光亮一直遊走。既能照明,又能震懾妄圖覬覦墓中珍寶的盜墓賊。
當時的帝王,相信“事死如事生”,從登基之日,就開始為自己百年之後的寢陵準備。
他們往往舉全國之力,穿山鑿地,下達黃泉,陵墓規模之大,佈置之豪華,實非現代人所能想象。
這處石臺,就是某位帝王為活捉燭龍而設。
遠在東海的那處石臺,難道也是這位帝王,為墓中照明而捕獵鮫人而設?
究竟是哪位帝王,有如此大的手筆?
李星野心裡驚歎著,腦子裡合計著。
可眼前,這隻燭龍已經靠近了石臺。
藉著嘴裡銜著的紅光,它冷冷地打量著光亮照及範圍內的一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