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明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二章 華夏重寶,現代志怪錄,老明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染塵先生嘆了口氣,“談何容易。“
灰老爺子本來是把自己的一口氣息透過鬆子渡給李星野,想蓋住他的人氣兒,矇混過去,偷偷帶著他來漲漲見識。沒想到上來就遇見功力遠超自己的前輩胡染塵。
這胡染塵可是東北首屈一指的仙家胡三太爺座下的仙家,比自己的地位可高太多了。
但剛才李星野站出來替自己摘乾淨責任,又見染塵先生態度和藹,他就湊過來幫了句腔。
“染塵先生,這個後生久在世間行走,也許經歷過一些事。難為他有這份心思,能不能跟他說說。反正咱們商量了那麼久,也沒有個主意。“又嘆了口氣道。
“總比眼睜睜看著這幾千年的寶物毀於一旦的好啊。“
染塵先生抬頭看看月亮,說道。“李星野,先跟你說個分明。我有一門術法,能亂人心神,可以抹去你今晚的所有記憶,但同時可能會傷你神志。這裡的東西事關重大,你現在選擇聽或者不聽。“
李星野的好奇心早被勾起來了。自己東練西練也不會幾招術法,人家這大江南北修行的仙家都濟濟一堂。能和這裡的高手多聊兩句總是好的,就算回頭忘了,也比扭頭就走後悔一輩子的強。
至於傷不傷神志的也沒什麼,反正自己都大學畢業了,也不用怎麼費腦子了。
染塵先生見他同意,就緩緩道來。
原來,這處礦坑下,埋藏的,是上古軒轅黃帝親自鑄造的神器——黃鐘。
黃鐘最早在《周禮》中有所記載,後來在《楚辭》等文中也有記述。當年黃帝親自鑄造,是樂器之祖,在《史記》中,司馬遷讚譽黃鐘是“萬事之根本“。
但它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夠召喚至陽之氣。所以古代有個成語叫黃鐘大呂,黃鐘是華夏古代音韻十二律中六種陽律的第一律,大呂是陰律第一律。
蚩尤之亂平定後,天下戰事暫歇,但各處山川又頻發洪水地震,於是黃帝根據中原三條龍脈的走向,選了一處地眼,把黃鐘藏於此處,用至陽之氣鎮壓住地氣。才止住了這場災難。
黃帝為大智慧之人,曾請教於道教先祖廣成子,並著述《黃帝內經》,為中醫以至世人修行打下基礎。
而天下九竅之外的生靈脩行,也是受益於黃帝,其關竅就在於這黃鐘。
古人把世上的活物分為五種,即蠃鱗毛羽昆。人類的修行和術法之道,其他禽獸之屬不能適用。由於天生比人類少了孔竅,又沒有先師指導,他們只能自己慢慢積累陽氣,以衝破修行關竅,才能開始修行之路。
但由於他們本身就是陰體,吸取陽氣的途徑有限,一般也就於月圓之際拜月修行。
有的碰巧被人見到,就產生了諸多民間傳說,如狐狸要想化作人形,就必須捧著人的骷髏頭骨,對著月亮祭拜云云。
只有積累了足夠的陽氣,開啟了關竅,才算是修行的開始。這之後各顯神通,是入深山避世修行,還是入人間積累功德,甚至用邪術吸取人類陽氣,都是各自修行之道。
可是最難的就是第一步。
畢竟拜月積累太慢,陽壽有盡,大多數沒等積累到足夠的陽氣即抱憾而卒。
直到有仙家發現了這處黃鐘所在,帶領本族中天性卓越的後輩,利用這裡澎湃的陽氣,可以一舉衝破修行的關竅,如同習武之人開啟任督二脈一般。
而且後來的仙家發現,如同月圓月缺,往返始終,每六十年,這裡的陽氣便積累到巔峰。
為作紀念,不忘根本,南北各路修煉的仙家便每六十年來這裡拜祭一次,不僅是感激這黃鐘賜給我們修道的機會,更是警醒自己及後代,能有今天的術法,是華夏先祖黃帝恩澤所致,萬萬不能利用術法禍亂人間。
但畢竟禽獸之屬修行之路實在艱難,需要機遇和能力的多重作用,能修成人形來到這裡的只有幾百名。已經好幾屆祭祀見不到新面孔了。
當然,也有可能有的仙家淡泊隱世,不願意來參加的。
不想幾年前,滄海青龍山的常家三爺傳信,說黃鐘聚陽地被一群人當做礦場,大肆採挖。如此而行,不消年餘,黃鐘必將毀於一旦。
他便在這裡動了些手腳,但不敢妄自害人性命,只是讓礦場上的人頭暈手腳發軟,一旦離開這裡,立即安然無恙。
幾次下來,人們都認為這裡有什麼毒性,不敢再行施工。再說,這裡的螢石礦本來就不是什麼稀罕的礦產,去別處挖掘也是一樣。
後來有一夥自稱地質勘探的人找到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