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明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三章 神秘的藥粉,現代志怪錄,老明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這種行為引導了當時的潮流,竟然爭相效仿。
令人瞠目的是,一些買不起五石散的偽富帥們甚至無病呻吟,假裝嗑藥後行散的樣子。
服用五石散的人,面板敏感,血管極易破裂,所以只能穿寬大的舊袍子。那些魏晉名士大袖飄飄的俊逸風度,不止是為了扮酷炫灑脫,多半也是為了行散發藥。
黃半山看他知道,就點點頭:“這種藥粉,就是由五石散改進而來,叫做五陽散。這東西我是不會教給你的。“
看李星野一副不解的樣子,就開始娓娓道來。
有些人認為,東漢末年是美好的年代。雖然天下紛爭,但機會也是多多,到哪裡都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剛猛勇武建功立業,名利雙收。
如果穿越過去,憑自己的聰明才智,拳打曹孟德,腳踢劉玄德,氣死孫仲謀,不讓諸葛亮。
其實,東漢末年的大多數人考慮的不是名利問題,而是生存問題。
亂世之中,要人命的可不僅僅是刀兵之禍,更可怕的,是疾病。
當時疾病流行程度不是現代人能想象的,而傷寒又是其中的主要病症。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裡就寫著他的切身體會:“餘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來,猶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傷寒十居其七。”張氏一大家族,就病死百分之七十。
為了應對這種致命瘟疫,一代醫聖張仲景製作出了影響後世幾百年的一種奇藥。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種藥叫“五石方“,太史公的《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就有記載,但都稱之為“悍藥”、“剛藥”,尋常病症輕易不敢服用。藥力太猛,治病變成致命,救人變成殺人。
張仲景借鑑這種猛藥,用石鐘乳、白石英等研製為散劑,藥性極其燥熱,作為治療傷寒的權宜之藥。
結果跑偏了,故事向著奇怪的方向發展了。這種猛藥居然被魏晉名士用來扮瀟灑,甚至吟詩飲酒都要吃點五石散,不吃點這東西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這種詭異的風氣竟然一直延續到唐代。唐代藥王孫思邈就在書中批評過濫用五石散的現象。
但這東西的害處實在是太大了,那些服藥名士大多早亡,很少有活過四十歲的,在作死的路上發揮了極其優異的創造性。
玉格門成立之初,門人從祖師玉格山人處學到借用天地陰陽二氣的心法,可以自如地發揮各種法術的威力。
後來神器遺失,借氣的心法也失傳了。要發動法術,需要耗用大量的陽氣,人體自身陽氣有限,只能使用一些自身陽氣能夠發動的法術。當然,威力也是有限。
玉格門人行走世間,破除陰煞,經常身陷險境。他們迫切需要一種能短時間大幅度提高身體陽氣的方法。
這時,玉格山人在五石散中得到啟發。他們經過反覆試驗,調整了處方,用多種陽氣充盈而毒性勉強可以承受的材料,重新組成一種散劑,稱為“五陽散“。
平時,只用一些普通法術配合至陽通靈釘使用,危急時刻服下,催生大量陽氣,可以保命。
但五陽散藥力還是太過霸道,服用後必全身血管爆裂。
偶爾服用一次,也需要調養十天半個月方能勉強活動自如。要徹底恢復身體,需要半年時間。
而且隨著服用次數增多,副作用會越來越大,最後失血過多無法救治,甚至有直接爆體而亡者。
門人中有服用次數最多的記錄的人,也不超過十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